天剛濛濛亮,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努日木鎮巴彥柴達木嘎查張漢文便來到自家的牛棚,眼瞅著兩頭母牛就要下犢了,這段時間張漢文既緊張又期待:“現在牛的市場行情特別好,每天都有老客來收購,全國範圍來看牛比較緊缺,能賣上價錢!”
張漢文夫妻患慢性病不能幹重活,還要供兒子讀大學,2017年之前以種地為生,入不敷出,2017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開始發展養殖業。“現在我家一共有三十多頭牛,一年最少能賺10萬,什麼錢都出來了!”張漢文一提到自家的牛,就喜上眉梢。
巴彥柴達木嘎查是純蒙古族村,村民都有著發展養殖産業的想法,自從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巴彥柴達木嘎查就在全村推廣肉牛養殖,幾年下來,村裏的牛增加了不少,村民的收入也隨之增多。該嘎查駐村第一書記白大喜介紹道:“這幾年,我們村協調了170萬的扶貧資金給貧困戶購買了165頭基礎母牛,目前已經達到戶均15頭、每人平均3頭以上;同時種植青貯玉米,讓種植業為養殖業服務,保證牛飼料供應。”牛生牛式的滾動發展成為了巴彥柴達木嘎查發展養殖業、助力脫貧攻堅的法寶。“以前我們村的牛都是散放,收入低,衛生環境還不好,2014年開始推廣舍飼養殖,到2018年每人平均年收入達到9500,2019年增長為10500,養殖業的規模效益出來了,大家的錢包也鼓起來了。現在飼料、用藥都全村統一購買,價位也很划算。”
相比巴彥柴達木嘎查在覆蓋面上謀發展,努合吐嘎查則在擴大規模上找到了一條新道路。2013年,努合吐嘎查在村黨支部帶動下成立了麗紅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採用“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將努日木鎮全鎮23戶無勞動能力貧困戶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到合作社參與分紅。努合吐嘎查黨支部書記包金文告訴我們:“現在合作社離有基礎母牛90多頭,廠圈育肥40多頭。目前吸納了全鎮23戶貧困戶在合作社入股分紅,每年分紅3000元。”
努合吐嘎查麗紅合作社不僅帶動了努日木鎮産業扶貧成效,也給周邊的肉牛養殖戶帶來了收益,農戶來合作社還把自己家的牛送到合作社賣。自2013年合作社成立之後,不僅減少了養殖戶的養殖成本,還改善了村內養殖環境,目前該合作社年存欄達80頭以上,純收入80余萬。
産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群眾要脫貧、産業要先行。近年來,科左中旗實施以“31111”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重大戰略工程為契機大力推廣實施肉牛産業,緊緊抓住肉牛産業這條主線開展扶貧工作,精心培育肉牛産業壯大延伸,在産業助力脫貧增收中,科左中旗依託有科爾沁牛業、豐潤牧業2家肉牛飼養龍頭企業,成峰肉牛交易市場全旗發展肉牛養殖達44萬頭。通過近兩年的持續、鞏固、夯實提高,該旗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産業覆蓋,可持續性增收這條扶貧産業的治本之路正為科左中旗人民描繪出嶄新的生活圖景。
(文:唐麗雅 王瑩 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