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美麗富饒的黃河“幾”字灣

發佈時間:2020-06-30 17:13:00丨來源:中國綠色時報丨作者:郭利平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6個沿黃盟(市)共完成林業生態建設任務1868.3萬畝,完成草原生態建設任務4739.75萬畝。大力開展黃河流域防沙治沙,特別是庫布其沙漠完成治理面積328萬畝,治理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黃河檔案:黃河流經內蒙古阿拉善盟、烏海市、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包頭市、呼和浩特市。

黃河流域是內蒙古的經濟核心區、最強引領帶動區、礦産資源型産業集中區、多元文化相融交匯區、民族團結代表區。全區大部分煤化工、裝備製造、農畜産品加工、建材、大數據等産業均集中於此。同時,黃河流域內蒙古段生態類型多樣、生態資源豐富,是內蒙古重要的濕地生態功能區,也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黃河還是內蒙古中西部盟(市)主要的水源地。

大河奔流,東歸渤海。

出蘭州,黃河一路向北,在內蒙古境內形成巨大的“幾”字灣。“幾”字灣兩岸6個盟(市),靠著黃河水的澆灌,歷來水草豐美、物産豐富、經濟發達、文化昌明。

草原人感念黃河水的滋養。在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每年3月30日,黃河“幾”字灣熱鬧開河節如期舉辦。村民用捕撈開河魚等民俗活動,感恩解凍後重新恢復流淌的大河帶給他們的希望和富足。

庫布其沙漠穿沙公路(攝影:敖東)

今年春天,與達拉特緊鄰的杭錦旗,吉日嘎朗圖鎮黃介壕嘎查造林現場,幹部群眾忙著圍堰、澆水的場景持續了多日,一株株樹苗為黃河沿岸再添新綠。這是正在高標準建設的430公里生態廊道的施工現場。

2019年9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隨即,內蒙古自治區召開座談會,為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進全區黃河流域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謀局定策。

位於黃河“幾”字灣的內蒙古,因黃河水的澆灌而富饒美麗。黃河流經內蒙古阿拉善盟、烏海市、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包頭市、呼和浩特市。全區大部分煤化工、裝備製造、農畜産品加工、建材、大數據等産業均集中於此。黃河流域是內蒙古的經濟核心區、最強引領帶動區、礦産資源型産業集中區、多元文化相融交匯區、民族團結代表區,黃河還是內蒙古中西部盟(市)主要的水源地。

同時,黃河流域內蒙古段生態類型多樣、生態資源豐富,是內蒙古重要的濕地生態功能區,也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大漠胡楊(攝影:敖東)

多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將林草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堅持增綠增收並重、造林造景並舉、綠化美化同步、發展保護同抓,全方位、全過程推進林草生態建設。先後組織實施了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一系列重點生態工程,實現了黃河流域沙不成害、風不成災、水土不流失、生態功能不降低的目標,也為沿線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百姓脫貧致富注入了強勁的“綠色”動力。

內蒙古黃河流域有濕地面積70.33萬公頃,佔全區濕地總面積的11.7%。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是我國八大淡水湖之一,也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和地球同緯度最大的自然濕地。

包頭黃河國家濕地公園小白河片區航拍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加大生態修復、綜合治理、保護開發工作力度,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成效顯著,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2019年,湖區整體水質達到V類,水質持續改善,鳥類種群數量恢復明顯。泛舟烏梁素海,煙波浩渺、飛鳥翔集,時不時還能看到疣鼻天鵝的倩影。

此外,內蒙古把利用黃河水治沙和發展沙産業作為調節黃河水沙關係的重要抓手,逆向拉動沿黃一線烏蘭布和、庫布其沙漠及毛烏素沙地生態治理,最大程度減少入黃泥沙。

在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的庫布其沙漠,通過在黃河淩汛高水位時將部分淩水引入庫布其沙漠低窪地形成蓄水面,改善庫布其沙漠生態環境,從而達到減輕防淩壓力和治沙的目的,變水害為水利。目前,庫布其沙漠綠化面積已超過900萬畝,為世界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中國經驗。

內蒙古阿拉善盟阿左旗梭梭嫁接肉蓯蓉(攝影:敖東)

有了水就有了希望,家住杭錦旗吉日嘎朗圖鎮紅旗二社的黃毛就是生態好轉的受益者。當地農牧民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養野牛,過去因生態環境限制,養牛形不成産業。現在,有了水的沙漠正在變成好牧場。黃毛家養了600多頭“吉爾利閣牛”,一年收入至少80萬元。在吉日嘎朗圖鎮,像黃毛這樣的養牛戶至少有200戶,養殖牛15000余頭。

引水後形成了沙漠濕地,也為杭錦旗的旅遊業、沙産業等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如今,庫布其沙漠中的光伏能源、林沙産業、沙漠旅遊等資源已經被逐步開發利用並形成産業鏈。産業結構的調整直接帶動了技術創新。

內蒙古把林草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在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黃河沿岸,坡下不遠處是滾滾流淌的黃河,坡上是集中連片的經濟林。這裡原來全是荒坡荒灘,現在全部種上了葡萄、海紅果和大扁杏樹。據當地村民介紹,一處兩三畝大的葡萄園,年收入就能達到兩三萬元。

近年來,內蒙古通過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利益聯結機制,充分調動農牧民特別是深度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提供公益性護林員崗位、發展林下經濟、承包治沙、嫁接肉蓯蓉、沙産業、生態旅遊等,讓貧困人口真正在林草建設與保護中受益。

黃河兩岸綠化(巴彥淖爾林草局供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6個沿黃盟(市)共完成林業生態建設任務1868.3萬畝,完成草原生態建設任務4739.75萬畝。大力開展黃河流域防沙治沙,特別是庫布其沙漠完成治理面積328萬畝,極重度荒漠化土地減少309.5萬畝,重度和極重度沙化土地減少115萬畝,沙漠擴展趨勢得到有效控制,治理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黃河流域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全面停止,全面落實天然林保護及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嚴格落實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政策,加快推進草原保護和合理利用進程,天然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復。加快推進濕地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濕地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隨著黃河流域共抓大保護、大治理,內蒙古黃河沿線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路子將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