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5月26日訊(記者 蘇文彥) 近日,全國兩會在北京召開。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特別是提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物等事業”,這讓來自文化藝術界和社會科學界的全國政協委員感到振奮。
5月21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攝影:新華社記者 李濤)
就政府工作報告內容以及提案關注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中心主任吉平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説,今年這份在疫情背景下形成的“特殊”政府工作報告,言簡意賅、凝練務實,以較短的篇幅,最大限度地呈現各領域的“幹貨”。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文物和文化旅遊融合方面話題也是吉平近年兩會關注的重點。2020年全國兩會上,吉平帶來三份提案,分別關於:紅色文化博物館建設、設立國家層面的基建考古專項經費和降低文物徵集“門檻”。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中心主任吉平(右)
吉平説,紅色文物承載著我們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是最珍貴、最鮮活的教材。目前,全國各地掀起了興建紅色博物館的熱潮,建議國家出臺指導性的規範標準,確保紅色博物館、展示館建設健康發展。
吉平建議,紅色博物館在具體建設過程中要注重彰顯地區特色,打造紅色文化品牌;遴選展品時應該選擇具有較高史料價值和文物價值、反映近現代重大革命歷史事件的文物;撰寫陳列説明和講解詞時要以精準生動為要,嚴禁“傳説”和“炒作”,用真實的革命歷史文物講好紅色故事,謳歌時代精神,把紅色博物館打造成為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文旅融合發展的典範、獨具特色的“紅色名片”。
此外,當前全國各地基本建設項目不斷增加,對發現的文物實施搶救性調查、發掘、研究和實施保護的基本建設考古成果豐碩,但相應的經費尚不能滿足需求。
對此,吉平建議,設立國家層面的基建考古專項經費,科學制定標準,兼顧地區差異,加強使用監管、提高使用效率,永久性地解決文化遺産保護方面的後顧之憂。
吉平還建議,在文物徵集過程中取消讓文物提供者出具“文物來源證明”的規定,代之以“承擔法律責任承諾”,在保證文物來源合法性的同時消除私人收藏者的顧慮,以調動社會捐贈熱情,拓展文物徵集的途徑和渠道,讓更多的文物有機會面向大眾展示,更好地讓文物“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