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用卻不好買,蒙醫藥“教研産”的短板困局怎麼破?代表支招

發佈時間:2020-05-23 22:47:06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蘇文彥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為了進一步發展民族醫藥,讓簡、便、廉、驗、捷的民族醫藥更好地守護人民健康,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黨委副書記邢界紅提出三份議案,分別從教學、科研和應用角度提出建議。

中國網5月23日訊(記者 蘇文彥)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祖國北疆,蒙古族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産——蒙醫藥也在戰“疫”中貢獻了重要力量。

近日,全國兩會在北京召開。5 月 22 日,就聆聽政府工作報告的感受、民族醫藥産業發展和議案關注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黨委副書記邢界紅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自 2018 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她已經連續三年關注蒙藥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黨委副書記邢界紅(受訪者供圖)

邢界紅興奮地告訴記者,她關注到,政府工作報告中,“企業”被提及竟將近 40 次,作為民營企業的代表,她倍感振奮。報告中“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著力穩企業保就業”提到,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推動降低企業生産經營成本,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援,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一些舉措都非常有力,在政府精打細算過緊日子的環境下,卻把大力度的優惠都給了企業,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至上的宗旨。

為了讓“簡、便、廉、驗、捷”的民族醫藥更好地守護人民健康,2020 年全國兩會,邢界紅繼續就民族醫藥産業發展問題獻策。她今年向大會提交了三份議案,分別從教學、科研和應用角度建言,希望鼓勵和支援民族藥進行二次開發,增設蒙藥學博士點、增加蒙醫藥博士學位人才培養規模,以及在遴選國家基本藥物、國家醫保藥物時單獨審評民族藥。

部分可用於防治新冠肺炎的特色蒙藥(來源:通遼廣播電視臺)

邢界紅説,民族醫藥是我國民族地區重要的衛生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富有潛力的經濟資源和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是我國傳統醫藥及中國特色醫藥衛生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人民群眾健康、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蒙醫藥為例,目前全國共有 80 多所蒙醫醫院,內蒙古各級綜合醫院都設有蒙醫科室,80%以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夠為患者提供蒙醫藥服務,共有病床過萬張、醫務人員 1.7 萬餘人,每年接受蒙醫藥服務的患者近 100 萬人次。

特別是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邢界紅和她的團隊迅速梳理出 15 種可用於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的蒙藥,其中清肺十八味丸、清熱八味丸、四味土木香散、沙參止咳湯散等 11 種成為內蒙古自治區衛健委推薦的藥品。據統計,內蒙古自治區確診的病例全部採 用蒙西醫、中西醫結合治療,蒙醫藥中醫藥參與治療率高達98.7%。

種類豐富的蒙藥藥材(供圖:內蒙古通遼開發區)

但與實際應用中發揮的巨大效用不相匹配的是,當前民族醫藥的教學、研究、生産等領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短板。包括:品質標準低、生産工藝落後,民族傳統藥物製劑沒有經過現代新藥研究所要求的動物急性毒性、長期毒性、藥理藥效等科學試驗,雖療效顯著卻缺乏充分的科學證據,已上市多年的産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受到質疑,因缺乏循證醫學的研究産品難以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醫保目錄,市場發展空間受到極大的限制。

此外,蒙醫藥學科的博士學位人才培養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只有蒙醫學博士教育,尚無蒙藥學博士學位點,博士學位研究生教育規模小、博士點地區分佈不合理等問題,部分博士學位還需要去國外蒙藥教學和科研實力尚不如我們的學校申請。

邢界紅説,我國少數民族大都居住在邊疆,民族地區佔國土面積的 64%,民族藥是與當地生産、生活相適應的健康保障,有廣泛的應用需求和前景。

現代化的蒙藥制藥生産線(來源:內蒙古日報)

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邢界紅認為,已上市藥品的再評價(二次開發)成為民族藥産業需迫切解決的瓶頸,這既是對民族藥的傳承創新,也是民族藥現代化、産業化,走向全國乃至世界之所需。

為此,邢界紅建議:國家設重大專項資金,開展安全性、有效性研究,讓優秀的民族藥能夠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醫保目錄;以民族藥藥品生産企業為主體,聯合國內權威研究機構,承擔民族藥二次開發的重大專項課題,開展民族藥産品二次開發的系列研究工作;支援和鼓勵將民族藥二次開發的成果及時轉化,實現産品的標準化、産業化、現代化;國家在遴選國家基本藥物、國家醫保藥物時,充分考慮民族藥品獨特的理論體系以及各民族藥治療優勢病種的具體情況,為民族藥單獨留出一定比例的名額,把經過長期使用、證明療效確切的民族藥品和科技含量高、臨床使用安全有效的創新藥産品優先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國家醫保目錄;加強蒙醫藥博士人才培養,建議在內蒙古民族大學增設蒙藥學博士點,填補國家蒙藥學博士點的空白,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重點向西部高校和民族高校傾斜。

邢界紅(右)和同事在做實驗(受訪者供圖)

【相關閱讀】 “中國蒙醫藥之都”——通遼

蒙醫藥源遠流長,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 3000 多年,蒙藥材資源多達 2200 余種,在實踐中積累了萬餘種療效顯著的方劑,在我國民族醫藥學發展史上有著突出的貢獻和地位。2008 年,蒙醫藥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蒙醫藥理論體系系統完整、用藥結構自成一體,在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病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它診療手段簡便、靈活、豐富,藥物天然、綠色、藥食同源,療效相對確切,服務價格低廉,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顯著的社會效益,在保障各族群眾健康方面發揮著作用。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是蒙醫藥的重要發祥地,有“中國蒙醫藥之都”之美譽,擁有全國蒙醫藥發展的核心區和國內最大的蒙藥生産基地、蒙藥材種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