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興安盟:“指尖藝術”繡出脫貧致富路

發佈時間:2020-05-15 14:12:12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胡日查 高敏娜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眼下,蒙古族刺繡産業讓科右中旗的近3000名貧困婦女自食其力,自力更生,自強不息,實現居家就業、創業、增收的多贏效果,脫貧攻堅主戰場上巾幗不讓鬚眉展,成為脫貧攻堅奔小康的主力軍。

 “自打加入薩日郎巾幗民族手工藝合作社,我的刺繡技術得到了不少提高,刺繡的作品都是合作社的訂單,每年靠刺繡能掙1萬多元。另外,合作社還給每月300元的保底工資,一年的保底收入3600元。兩項合起來,掙1.3萬多元沒問題。”5月9日,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烏蘭毛都蘇木勿布林嘎查建檔立卡貧困戶金花告訴我們。在他們一家3口中有2個病人,老伴患有哮喘,兒子殘疾,她是家裏唯一的勞動力,她的刺繡收入加上産業扶貧的3頭牛,年收入已達2.3萬餘元。

“傳統手工刺繡散於民間,憑單打獨鬥形不成氣候,也很難找到市場。”科右前旗薩日郎巾幗民族手工藝品合作社負責人秀雲説,她們把散落在草原的繡娘和有刺繡興趣的貧困婦女們組織起來,通過發展刺繡手工藝品産業,開發地域民族特色旅遊紀念品,帶動當地婦女脫貧致富。

2019年,薩日郎巾幗民族手工藝專業合作社就與100戶貧困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貧困邊緣戶)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增加貧困戶收入戶均在800元以上,不僅讓牧民婦女切身感受到刺繡的無限魅力和美好前景,還增強了她們憑手藝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底氣。

近年來,興安盟各旗縣市深挖非遺文化寶藏,在政策扶持、人才培養、品牌宣傳、産銷對接等方面紮實推動刺繡、剪紙、樹皮畫等傳統手工藝産業化發展,為更多的貧困人口以及廣大農牧民群眾提供就業創業增收平臺,增強貧困戶內生動力及造血功能,讓傳統手工藝成為助力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指尖上的藝術”蒙古族刺繡助力科右中旗脫貧攻堅的事兒早已聲名遠播。近年來,科右中旗盤活植根于草原深處的蒙古族刺繡傳統産業,激發貧困地區婦女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帶動2.1萬人參與到刺繡産業,2895名建檔立卡貧困婦女實現“居家就業、巧手致富”,每人平均年增收2000元。科右中旗已成為蒙古族婦女“居家就業、巧手致富”的優秀範例與政府主導的“文化扶貧、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

眼下,蒙古族刺繡産業讓科右中旗的近3000名貧困婦女自食其力,自力更生,自強不息,實現居家就業、創業、增收的多贏效果,脫貧攻堅主戰場上巾幗不讓鬚眉展,成為脫貧攻堅奔小康的主力軍。

佟塔娜是扎賚特旗阿爾本格勒鎮哈日礎魯嘎查的脫貧戶,平時需要照顧家人不能外出打工。她參加扎賚特旗婦聯組織的手工藝技能培訓,現在已經成為熟練工,小到香包、帽子,大到抱枕、背包都能獨自完成。“一個月下來能掙六七百塊錢左右,掙到的錢可以給孩子買學習用品,以及生活用品。”佟塔娜高興地説。

“我們的婦女手工扶貧車間自2019年12月建成後,共開展各類培訓6期,培訓人數28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5人。”扎賚特旗婦女手工製品扶貧車間負責人白玉勤説,手工製品讓越來越多的貧困婦女足不出戶,憑手上技巧穿針引線,就能夠獲得穩定收入,為脫貧後保持牧民穩定增收架構起産業支撐。

每到週末,突泉縣趙日霞都非常忙碌,因為利用這兩天的時間她要免費為突泉鎮的低保戶和50歲以上20歲以下的剪紙愛好者進行免費的剪紙培訓。“希望把傳統手藝與城鄉失業人員結合起來,提高就業率。”趙日霞説,未來將繼續發揮其自身優勢,帶動更多普通老百姓通過雙手創造財富。

在阿爾山市,人們用白樺樹皮、松樹皮、松塔、苔蘚、岩石等源於自然的東西作為畫的原材料,繪成一幅幅天然的樹皮畫藝術品。樹皮畫作品作為旅遊文創産品,不但成為阿爾山市旅遊發展的一張藝術名片,也成為了白狼鎮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一個法寶。自2016年以來,白狼鎮45戶72名貧困人口,每年從林俗文化産業公司分得985元的分紅,4年累計分紅3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