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小林進帶貨直播間,一句話亮了

發佈時間:2020-05-09 16:55:00丨來源:長安街知事丨作者: 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5月8日,在快手平臺上的一場內蒙古農牧産品直播中,來了一位意料之外的客人——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布小林。

疫情陰雲逐漸退散,大街小巷重現煙火氣,復産復工的人們懷有同一個目標:將耽誤的時間搶回來。眼下,直播帶貨是最火熱的商業模式,不僅為受疫情衝擊的農戶商戶提供了紓困解憂的良方,也成為各級黨委政府重視的新風口。

5月8日,在快手平臺上的一場內蒙古農牧産品直播中,來了一位意料之外的客人——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布小林。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為了幫主播們更好地“帶貨”,布小林現場“支了一招”。她指出,內蒙古獨特的海拔、緯度等地理和氣候條件,決定了當地農産品、畜産品的優秀品質,不僅口感好,而且綠色有機、營養價值高。

“你們得給大家講為什麼好,不能光説‘就是好、就是好’。”布小林笑著説。

聽了自治區主席畫龍點睛的幾句話,主播高興地説:“我們一定把您剛才説的都分享給大家。”他們還表示,一定能夠把內蒙古的故事通過這些産品講得更“香”更“甜”。

直播的另一端,是最近在網上“躥紅”的通遼市全國人大代表吳雲波。疫情期間,他在快手上搞“吃播”,帶著鄉親們打開了銷售僵局:“十幾次直播下來,銷售額有十幾萬,相當於線下門店一個月的銷售額。最高的一次賣了將近2萬元的貨。”

“只要肯努力,靠這個平臺直播帶貨,也是個脫貧致富的途徑。”吳雲波説。

吳雲波在快手平臺上聽取基層意見

吳雲波還在快手賬號簡介裏留了手機號——撥打這個電話,既可以尋求售後服務,也可以用來反映意見。4月25日,他在快手發佈了一條視頻,向大家徵集關於“鄉村振興”的建議,計劃將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整理提交到全國“兩會”上,這條視頻獲讚超43萬,評論超1.2萬,得到了“老鐵”們的熱烈反饋。

昨天這場快手平臺上的直播帶貨,其實是內蒙古品牌形象宣介活動的一部分,未來還將邀請更多的網路紅人為內蒙古的産品、品牌做形象推介。

據內蒙古日報報道,5月8日下午,內蒙古品牌形象宣介活動在呼和浩特啟動。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布小林,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常務副主席馬學軍,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白玉剛,自治區副主席鄭宏范出席,並共同啟動內蒙古品牌形象宣介活動。

啟動儀式現場(來源:內蒙古日報)

啟動儀式上,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內蒙古品牌形象宣介活動總體情況,集中展示了自治區主要媒體宣介産品。

宣介活動舉辦的目的是發揮品牌引領和帶動作用,全面提升內蒙古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宣介活動緊扣“愛上內蒙古”主題,突出展現內蒙古綠色農畜産品品牌、優美的生態和旅遊品牌、現代裝備製造品牌三個方面,推動“內蒙古味道”“內蒙古音樂”“內蒙古影視”與“內蒙古旅遊”深度融合發展。

據悉,活動將率先啟動牛肉、羊肉、牛奶、大米、天賦河套等11個“蒙字號”優質農産品和特色美食的宣介工作,實施“蒙字標”認證,打造“蒙字號”品牌。同時,活動全面推出品牌形象宣介欄目及新媒體産品,以網路宣介、視頻宣介為重點,開設“愛上內蒙古”專題欄目,推出《唱起草原的歌》音樂節目和《“內蒙古味道”廚房》節目,開展 “愛上內蒙古”系列網路直播、“網路紅人”內蒙古品牌形象推介等活動;策劃推出《“亮麗內蒙古”文化普及口袋書》,在報、臺、刊、網、端、微、快同步開設專欄、專題、頻道、話題,形成全媒體傳播矩陣。

活動現場,內蒙古自治區主要媒體與中央媒體、商業平臺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啟動儀式後,與會人員參觀了內蒙古廣播電視臺首屆電商節直播帶貨活動。

疫情期間,線上溝通的應用場景不斷擴展,成為各行各業必不可少的工作方式。目前,在“快手”短視頻平臺上就活躍著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基層政務人員和扶貧幹部。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甘肅隴南市政協委員梁倩娟在快手平臺上積極聽取基層意見的視頻火了,播放量突破2000了萬,獲得了40多萬個點讚和6000多個評論。

梁倩娟在快手平臺上聽取基層意見

梁倩娟還自創了“直播慰問”扶貧新模式:通過走訪當地貧困戶,梁倩娟將快手平臺銷售農産品的利潤,拿出一部分購買一些日常必需品送給他們,這一善舉吸引了超過10萬人觀看,梁倩娟在直播中展示了貧困戶家裏的情況,農産品很快脫銷。

過去一年,有2200萬人在快手平臺獲得收入。其中,來自貧困地區的用戶近500萬人,眾多扶貧幹部身體力行,用快手發佈短視頻和直播,向全國推介當地農産品和特色文旅,為鄉村發展帶來新機遇。

在眼球經濟、粉絲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快手等流量平臺正成為消費扶貧一股強勁的驅動力,在網際網路價值和農村市場潛力之間嫁接起一道橋梁,幫助千千萬萬的貧困戶和農民實現脫貧致富,依託“短視頻+直播”,通過網際網路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進行科技賦能。

(部分資料來源:內蒙古日報、新華網、中國青年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