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工程展開生態扶貧春季攻堅

發佈時間:2020-05-07 16:21:42丨來源:中國綠色時報丨作者:王鴻猛 樊迪柯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今春以來,三北地區各省(區、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從造林種草、生態扶貧切入,搶林時、趕進度,展開生態扶貧的春季攻勢。

  今春以來,三北地區各省(區、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從造林種草、生態扶貧切入,搶林時、趕進度,展開生態扶貧的春季攻勢。
  産業樹富民
  特色林果業是三北地區優勢所在,也是生態扶貧的重要載體。今春以來,三北各地繼續打特色林産業牌,著力在調結構、增效益上下功夫,培育人民群眾增收致富的長效産業。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繼續實施南疆四地州特色林果業提質增效行動,項目資金向改造、提升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老果園傾斜,計劃全年改造提升52.17萬畝。烏什縣計劃從今年起利用3年時間種植沙棘40萬畝,讓農民在家門口就業致富。
  甘肅省靜寧縣蘋果種植面積連續4年保持在100萬畝以上,17.6萬人依靠蘋果産業穩定脫貧,近50%建檔立卡貧困村發展為果品專業村,貧困發生率由47.5%下降到0.78%。
  吉林省深入實施紅松果材兼用林、經濟林、森林中藥材種植基地、林草業旅遊基地、林草産業園建設等特色産業提升工程,向貧困縣專項投入資金8000多萬元,支援發展産業扶貧項目45個。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把種植梭梭固沙林、接種肉蓯蓉作為治沙與治窮的接合點,今春新植梭梭林近30萬畝。全盟已建成梭梭林基地546.69萬畝,接種肉蓯蓉76.25萬畝,林沙産業收入佔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3左右。
  山西省左權縣羊角鄉今春投資140萬元,在9個行政村、1個自然村集中連片移栽黃芩860畝,吸引385戶農戶參與,其中貧困戶320戶。隰縣80%土地種植果樹,80%農民從事果業生産,80%農業收入源於果業,80%貧困人口依託梨果産業穩定脫貧。
  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今年計劃完成文冠果種植8萬畝,新增有機枸杞1000畝、葡萄1萬畝,發展林下生態雞養殖640戶,研發枸杞保健品、葡萄酒等綠色富硒産品,延長産業鏈條。
  景觀樹宜居
  三北各地搶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機遇期,大力推行身邊增綠和人居環境改善,打造美麗宜居幸福家園。
  青海省結合大規模國土綠化,累計創建省級森林城鎮11個、省級森林鄉村12個,綠化美化村莊1650個,其中87個村莊被認定為“國家森林鄉村”。
  內蒙古自治區今年啟動森林鄉鎮、森林城市群建設、森林惠民等9項重點工作,計劃用6年時間建成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15個自治區級森林城市、45個自治區級森林鄉鎮,基本實現城鎮居民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河北省創建國家級森林公園7個,國家級森林鄉村332個、省級森林鄉村503個,城市地區每人平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4.23平方米,農村地區逐步形成了村在林中、院在樹中、人在綠中的優美環境。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實施一棵樹、一棵草、一株苗、一枝花“四個一”林草産業工程,今年計劃推廣大果榛子、海棠、苜蓿等新品種175萬畝,發展庭院經果林5萬畝,建成一批多彩田園、果園綜合體。
  河北省雄安新區今年規劃建設10萬畝異齡、復層、混交的近自然“千年秀林”,優先選用原生冠苗木,將常綠喬木比例控制在20%-30%,營造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的整體綠化效果。
  護田樹增産
  三北工程建設以來,已在東北、華北、河套等平原農區建成了較完備的農田防護林體系。據中科院監測評估,僅農田防護林的防護效應,就使三北工程區每年增産糧食1058.4萬噸。隨著時間推移,早期營造的農田防護林已進入成過熟期,亟需更新改造。
  吉林省政府去年啟動中西部農田防護林網修復完善工程,計劃用5年時間,建設和改造農田防護林113.5萬畝,在中央每畝補助500元的基礎上,省級財政按每畝1165元的標準配套支援。去年建設和改造農田防護林11.33萬畝,今年計劃完成12.25萬畝。
  黑龍江省近年來把推進風沙乾旱區域網格化防風林帶作為主攻方向,逐步改善西部耕地風蝕嚴重的局面。全省累計營造農田防護林696萬畝,庇護農田1.56億畝,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農田庇護率分別達75%、60%。
  今年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引黃灌區平原綠洲綠網提升工程的收官之年,全年計劃完成10.43萬畝農田林網提升任務。工程完工後,將在引黃灌區織起一張27萬畝的生態綠網。
  生態樹扶貧
  三北各地從造林綠化勞動密集的特點出發,改革創新營造林建設機制,千方百計讓貧困人口從參與造林綠化中獲得勞務收入,促進林業資源和貧困群眾收入雙增。
  山西省優先將造林任務向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組建的合作社傾斜,58個貧困縣累計成立3378家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社員7萬餘人。石樓縣首創“支部+”模式,村黨支部領辦130多個造林合作社,實現所有行政村全覆蓋,涉及貧困戶9900余人。臨縣組建造林合作社291家,吸納貧困勞力1.01萬人,每人平均年勞務收入超過8000元。
  甘肅省積極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轉為生態護林員,選聘生態護林員6.3萬人,帶動12萬餘貧困群眾脫貧。
  青海省利用生態管護員項目加大脫貧力度,選聘建檔立卡貧困管護員4.99萬人,在三江源地區實行“一戶一崗”,年增收2萬元,帶動近18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河北省今年出臺系列優惠政策,優先支援生態脆弱和貧困地區發展新型造林主體,將林業生態工程項目和資金優先向生態脆弱和貧困地區傾斜,貧困地區造林綠化項目資金佔比超過40%。
  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目前已完成春季造林3.2萬畝,所用苗木全部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手中採購,造林勞務用工絕大部分由貧困人口承擔。
  遼寧省首次將家庭農場培育範圍擴大到林業經營主體,通過森林資源轉讓、轉包、出租、入股、抵押等方式,扶持全省800個家庭林場發展,促進林業生産經營向適度規模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