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曲長調悠揚,竟出自一位漢族歌者

發佈時間:2020-05-06 17:59:15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烏吉斯古楞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作為草原文化的標誌性符號,長調跨越了民族和語言,成為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世代相傳的共同財富。王永國就是一位漢族的長調愛好者。

中國網5月6日訊(記者 烏吉斯古楞) 浩瀚沙漠、遼闊草原、靜靜流淌的小河、悠揚動聽的長調……共同構成一幅草原上的生活圖景。作為草原文化的標誌性符號,長調跨越了民族和語言,成為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世代相傳的共同財富。王永國就是一位漢族的長調愛好者,他學説蒙古語、學唱長調,致力於為發展“蒙古族長調”做出一份貢獻。“蒙古族長調,是我一生的愛好。”王永國説。

“蒙古長調”歌者王永國

近日,中國網記者專訪了這位“蒙古族長調”歌者王永國。今年64歲的王永國出生在甘肅省民勤縣東湖鎮維潔村,1961年來到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罕烏拉蘇木烏西日格嘎查定居生活,退休後開始系統學習“蒙古族長調”。“阿拉善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阿拉善養育了我。我從小生活在牧區,特別嚮往蒙古族文化,尤其是蒙古族長調。”王永國説,“蒙古族長調”演唱者也是他最喜歡、最引以為傲的身份。

“我最喜歡唱顫音多的長調歌曲,閉上眼睛聽嗓音漸漸發出綿長的聲音,這是一種享受,太神奇了!”王永國説。剛開始學習長調時,他主要聽別人唱的長調歌曲然後模倣。聽説當地有長調民歌培訓班的消息,他也立刻報名參加了。

2015年6月,王永國師從國家二級演員、阿拉善盟民族歌舞團青年長調歌手斯琴格日勒,系統學習阿拉善長調民歌。為了能準確唱出蒙古語的長調歌詞,不會説蒙古語的王永國想了各種學習的辦法。憑藉自己資深語文老師的經驗,他很快悟出蒙古語和漢語之間的音節區別,並在此基礎上基本掌握了歌詞和韻律。刻苦的摸索努力加上老師和同學們耐心細心的教導和鼓勵,王永國慢慢地學會了唱法,一開口就可以唱幾句。“教學過程中能看出他是從內心深處熱愛蒙古族長調的,非常用心用功。”老師斯琴格日勒點評説。

除了語言和技法,要唱好長調,更重要的或許是情感上的共鳴。在牧區生活了多年,王永國特別理解草原人民蘊含在長調民歌中的內心情感。上世紀80年代,王永國家的一百多頭駱駝突然病死,僅剩二十多頭。“回想起當年的那場不幸,心裏總是很難過,駱駝是特別靈性、溫順、可愛的動物。”時隔多年,學會長調的王永國特別喜歡唱《孤獨的白駝羔》這首歌,因為這首歌能讓他回想起童年經歷過的牧區生活。

學習“蒙古族長調”四年多來,王永國已經學會內蒙古各地的二三十首長調民歌,還發佈了兩張蒙古語長調民歌網路專輯。疫情期間,王永國也沒有鬆懈,學會了科爾沁民歌《諾恩吉雅》和蒙漢雙語長調民歌《讚歌》,頗有收穫,自信滿滿。“有生之年我只想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學習好蒙古族長調,為阿拉善歌唱,為阿拉善父老鄉親們唱長調。”王永國説。


王永國演唱蒙古族長調民歌

“蒙古族長調”歌者王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