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生態定位觀測網路體系、智慧化巡護監管資訊系統、遙感及無人機監測系統、林業有害生物數據庫……經過中國官方近年生態治理和資訊化建設,今日的祁連山已建成“天地空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路體系,智慧化手段全方位、無死角地守護中國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祁連山生態日趨好轉,野生動植物種類和數量持續增長。
祁連山地區是中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地。東西總長約800多公里的祁連山,逾八成區域在張掖市境內,當地亦是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治、保護和修復的“主戰場”。目前,祁連山(張掖段)範圍內的179項生態環境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治,生態恢復成效顯著。智慧化建設、大數據監控對比和管護巡查成為了當下祁連山生態保護的日常之舉。
“以前巡護主要是靠人,但祁連山區面積太大,就算是把所有職工都放入山中巡護,也遠遠不夠,無法實現24小時不間斷監控,取證和比對難度特別大。”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張掖分局局長廖空太近日接受中新社、中新網記者專訪時介紹稱,自2017年,該局研發“智慧祁連山大數據應用平臺”,基本架構已初步搭建完成,實現了數字林業到智慧林業的過渡。
截至目前,該平臺建設了橫跨甘肅張掖、武威、金昌3市8縣區、覆蓋基層22個自然保護站、168個資源管護站的內外網系統,實現了分局與22個自然保護站、168個資源管護站的網路互通,為深入推進智慧祁連山建設創造了最基礎的網路環境。
“祁連山生態好轉,用什麼説話?數據是最重要的監測指標。”廖空太介紹説,該平臺還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鐳射雷達掃描器、土壤呼吸測量儀等國內外先進儀器設備,實現了從冰川、草甸、森林、灌木、草原五個臺級的“數字化”全方位生態觀測網路體系,為祁連山生態效益保護評估提供重要科學依據和大量第一手資料。
智慧化監控體系不僅為祁連山生態修復“保駕護航”,還全天候“呵護”著野生動植物的“起居”。
本月上旬,該局保護站轄區發現了260多只的野生白唇鹿特大種群“組團巡山”。不僅如此,近半年來,祁連山區還頻繁記錄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野驢、二級保護動物藏原羚在草原奔跑的身影。
隨著自然環境的不斷修復,祁連山國家公園內野生動植物資源愈加豐富。目前,分佈高等植物1300多種,野生脊椎動物286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達50余種,獨特而典型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生物區係,已名副其實成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優先區域和西北地區重要的生物種質資源庫。
廖空太説,現在的祁連山無論是核心區、緩衝區,還是實驗區的生態環境都有了明顯改善,祁連山也成為了野生動植物的“新家園”。
“有的地區草長到了1米之高,防火成為了現今的主要壓力。”廖空太説,森林草原防火視頻監控系統也是“智慧祁連山”資訊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已建成使用77個森林草原防火視頻監控塔,到2020年底建設規模將達到100個,有效監控面積達到60萬公頃,基本覆蓋祁連山國家公園重點火險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