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格爾木往西再往南是冰川林立的崑崙山、玉珠峰,還有冰雪連綿的可可西裏和三江源保護區,是冰與雪的世界。從曲麻萊或雜多往南走,通天河、瀾滄江碧綠如畫,隆寶百鳥爭鳴,還有高聳入雲的一座座雪峰,這裡是山與水的海洋,鳥與獸的家園。從歇武大山往下走是成片的高原河谷,農田依次排列,青綠色的小樹林一片接著一片,是一道道美麗的農業風光。
這就是青海玉樹三江源,北有崑崙山、巴顏喀拉山,南有唐古拉山,中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條世界大河從這裡發源,還有高原仙鶴最喜歡的棲息地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無論你從哪來,你將得到不同的觀感印象。
見證最美長江
“早上起來,山尖還有積雪,整個河谷被濃霧籠罩,20多只岩羊在山間啃食,100多頭牦牛在牧人的驅趕下,前往河邊牧草茂盛的草場,通天河沒有一絲的泥沙,靜靜地向下游流淌。”
這是生態騎兵白瑪最喜歡的長江源區生態景觀。白瑪今年29歲,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的生態管護員。
白瑪從小就對環境保護感興趣。上中學時,他和朋友西周丁增曾組織20多名同學到長江邊上,撿了整整兩皮卡車的廢棄物,還在村委會的支援下,組織全村牧民召開生態文化節,宣傳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2017年,白瑪和西周丁增從青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一回到曲麻萊,就被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吸納為生態管護員。此後,兩人參加生態環保工作的信心越來越足,他們同時參加生態巡護、資料梳理、生態監測等工作。參加工作後不久,兩人再次組織同學在長江邊開展垃圾清除,水質、水位及水量監測。
西周丁增説,為了更清楚長江水質的變化,從2017年開始,他和朋友白瑪乘坐汽艇在通天河沿岸佈置了多個觀測點,抽取水樣,基本搞清楚了長江上游水在一年四季內的變化。
碧綠的江水,從上游向下游緩緩流去,紅褐色、灰色的山體倒映在河兩岸,長江清澈見底,這是長江最美的景色。白瑪發現,冬春季的長江源區雖然乾燥寒冷,草色枯黃,但是遮擋不住長江之美。
2019年6月,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發佈的《2018年青海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省境內的長江幹流、黃河干流、瀾滄江幹流水質均達到二類以上,水質狀況為優。
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局長尕塔介紹,國家公園成立以後,吸納了一大批從省內外大中專院校畢業的應往屆畢業生參與到生態保護工作中,他們在國家公園開展的山水林草湖一體化的生態保護工作中發揮了極大作用,像白瑪和西周丁增這樣的當地人已經從草原的使用者轉變為草原的管理者,他們是國家公園的建設者。
(攝影:祁宗珠)
隆寶成為高原仙鶴最喜歡的棲息地
“我們8個人,分別從8個觀測點位出發,開始觀測。”3月31日9時許,隆寶保護區,天剛亮,黑頸鶴、斑頭雁、赤麻鴨等眾多水鳥還聚集在多個水洼地裏,這時正是水鳥觀測記錄的最佳時機,普布立馬安排人員開展一天的工作。
“水鳥觀測有新變化了:斑頭雁增加了1000多只,黑頸鶴30多只,灰鶴前天12隻,昨天4隻,今天又來了8隻。”兩個多小時後,基本觀測數據出爐,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站副站長普布趕緊把這些數據記錄在觀測日記上。
隆寶是青海省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4年建站之初只有22隻黑頸鶴,如今已經有超過216隻在這裡棲息。普布説,隆寶保護區的濕地東西長23千米,南北寬5千米,平均海拔4100多米,海拔高、地域寬廣、水汽環境適宜,因此成為很多水鳥遷徙途中的驛站。
普布説,經過保護站統計,每年春秋季節鳥類遷徙的月份,前來隆寶歇腳、停留的鳥類有83種之多,最多的是斑頭雁,有兩萬多只,而黑頸鶴有400多只。
57歲的普布已經在保護站整整工作了31個年頭。他對黑頸鶴有著獨特的情感。1990年工作之初,他就知道玉樹藏族自治州有一種高原獨有的鶴叫黑頸鶴。第二年,他申請到保護站工作。也就是那一年,他作出了人生最大的選擇,“一輩子要守護這種高原生靈”。
每年,在青海來回遷徙的黑頸鶴數量在5000隻左右。每年4月,大量的黑頸鶴從四川、雲南、貴州、西藏,以及更遠的不丹來到玉樹,隆寶是它們在青海三江源最大的轉机站。幾天前,工作人員發現,今年第一批黑頸鶴90多只集體遷徙到了隆寶,兩天后,它們集體飛走了。
“10年前的玉樹地震中,兩隻黑頸鶴被倒塌的房屋壓在了廢墟中,它們永遠離開了。這幾年,保護站有了生態監測及辦公區域,另外還新建了休息及救助區域,使得佈局更加合理。”普布説,10年來,隆寶及其周邊的野生動物種群更趨於多樣性,黑鸛、灰鶴、蓑羽鶴都在隆寶出現了,周邊的山裏,還有兩隻雪豹,4到6隻狼,還有幾百隻白唇鹿。去年,他還去了稱多嘉塘濕地,那裏也有大量的黑頸鶴,這説明玉樹嘉塘正在成為黑頸鶴種群在高原的第二大故鄉。
國家公園建設留下更多期待
從2018年12月至2019年初,省生態環境廳工作人員在玉樹巴塘河、扎曲河沿線增設6個青海“生態之窗”高清攝像頭,拍攝到近200段歐亞水獺活動影像及數千張照片。
過去的三年時間裏,玉樹州玉樹市、稱多縣、曲麻萊縣的牧民,分別在玉樹市區的巴塘河、扎曲河以及通天河兩岸多次拍攝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歐亞水獺的活動畫面,於是他們大膽猜測,在青藏高原腹地的青海玉樹三江源,有多個數量巨大的歐亞水獺種群在這裡棲息。
2019年12月,《2019中國水獺調查與保護報告》指出,中國分佈最廣的水獺——歐亞水獺作為河流生態系統中的旗艦物種,近年來在青海三江源活動頻繁,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周邊地區可能是歐亞水獺在中國最大、最有生存希望的地區。
報告顯示,歐亞水獺目前在三江源地區主要分佈在玉樹,其中玉樹市獲得的有效監測記錄最多。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間,科研人員在玉樹市周邊的巴塘河、扎曲河兩條河流累計徒步行走樣線約400公里,記錄歐亞水獺排便位點約400處。在歐亞水獺留有活動痕跡的地點,科研人員累計布設紅外相機21台次,其中在14處拍攝到該物種,在約1300個相機工作日內累計拍攝歐亞水獺近千次。
參與報告撰寫的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負責人介紹,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於自然環境保存完好,河道水系發育完整,食物資源充足,使得歐亞水獺種群得以迅速恢復。
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著名機構研究發現,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範圍內有大量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金錢豹出沒。今年2月,科研人員在同一個監測點,先後發現雪豹和金錢豹的畫面,這首次證實雪豹和金錢豹在三江源地區同域分佈。專家認為,青海玉樹三江源地區全境估算現存雪豹數量或已超過1000隻,被學界公認為世界雪豹連片分佈最集中的區域之一。
玉樹藏族自治州土地總面積26.7萬平方公里,涵蓋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和瀾滄江源園區,佔園區總面積的85%,作為“中華水塔”,這裡維繫著全國乃至亞洲水生態安全命脈,區域內發育和保持的世界上原始的大面積高寒生態系統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之一,素有“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之稱。
過去10年裏,經過持之以恒的努力,三江源區濕地面積由2012年的3.9萬平方公里增加到近5萬平方公里,藏羚羊種群恢復到7萬多只,雪豹種群超過1200多只,三江源成為全球雪豹最密集的分佈區域。全境環境空氣品質達標天數340天,達標比例為98.0%。水資源總量為500多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增加16.6%,草地植被覆蓋度為71%,玉樹州實現了地震以後“綠色感恩生態報國”的歷史性轉變,成為全省生態治理的樣本。
玉樹藏族自治州林業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把“生態保護”作為玉樹立州之要,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做好“綠色”這篇大文章,玉樹藏族自治州既有氣候因素的制約,又有天然的優勢。這種優勢在於這裡將生態、生産、生活融合在一起。
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啟動以來,玉樹不斷完善園區組織機構,明晰園區和州縣各職能部門的權責分工,發揮“條塊結合”作用,積極構建各盡其責、協調運作的體制機制。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了三江源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可西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多種保護地為依託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文:祁宗珠,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海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