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十年 重建托起新生活

發佈時間:2020-04-15 09:55:00丨來源:人民日報丨作者:王梅 賈豐豐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今年是玉樹地震10週年。10年來,玉樹實現了重建並展開了新畫卷。災後重建,不僅標注了玉樹發展的時間刻度,更成為這片土地創新發展的新起點。

今年是玉樹地震10週年。10年來,玉樹實現了重建並展開了新畫卷:城鎮和農牧區常住居民2019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5167元和9138元,義務教育鞏固率提升至96.1%,貧困人口參保率達100%,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覆蓋率達100%……

災後重建,不僅標注了玉樹發展的時間刻度,更成為這片土地創新發展的新起點。

重建——

新玉樹屹立在江河源頭

藏式風格的樓宇鱗次櫛比,民族特色的裝飾隨處可見,還有寬闊乾淨的街道、兼具各種風味的小吃門店……高原四月,雪花點綴的結古鎮別具韻味。

“玉樹用10年時間完成了二三十年的跨越。”這是青海玉樹抗震救災博物館講解員才仁巴毛跟遊客説得最多的一句話,也是她心中最強烈的感受,“10年前,地震讓玉樹變成了一片廢墟,誰也未曾想到,今天的玉樹能發展得這麼好。”

玉樹新城的美不止于外表。走進玉樹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務中心,資訊收集、案卷建立、核實結案實時跟進,呼叫中心、指揮中心、決策中心分工明確。作為北京市對口援建重點項目,玉樹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務中心於2015年正式啟動,目前為止已受理各類事項兩萬多件,辦結率達85%以上。

“從日常運營維護到子項目開發上線,都進行了服務培訓,極大地提升了我們行政執行、民生服務、社會救助等方面的能力。”玉樹市市長扎西才讓告訴記者,“在北京對口支援下,玉樹2016年成功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如今也邁入了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的行列,許多牧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年20歲的索南普措是一名大二學生。他説,父親一直是他心中無可替代的偶像。地震時,他們所在的隆寶鎮代青村遭受重創,家裏房子全部倒塌,積蓄所剩無幾。為了讓全家人過上好日子,為了索南普措能安心讀書,父親開過磚廠、蓋過房子、修過汽車。去年,他們從政府提供的住房搬到了新樓房,還成立了自家的文化旅遊公司,為16個年輕人提供了就業崗位。

“現在生活更好了,但是父親吃的苦我們永遠記得,他資助敬老院、困難戶的行動,都是對我們最好的教育。”索南普措説。

地震以來,玉樹市全面實現了災後重建規劃目標,16710戶農牧民住房和22439戶城鎮居民住房全部建成並實現入住,災區群眾的住房條件得到根本改善;一批教育醫療、文化體育和福利院、孤兒院等投入運作;此外,還實現州縣二級油路全覆蓋、九成鄉鎮道路暢通,通信覆蓋率達100%,一個體現地域風貌、富有民族特色、充滿時代氣息的新玉樹巍然屹立在江河源頭。

脫貧——

小康路上不掉隊

一縷縷彩色絲線在指尖飛舞,剪裁、刺繡、盤扣、熨燙……走進玉樹州省級扶貧産業園,藏族婦女拉毛正在諾布嶺民族服飾公司製衣車間忙碌著。

“有政府幫扶,有好政策支援,才有了幸福生活。”從廢墟中爬出來的拉毛,是全家唯一的倖存者。這個樂觀的姑娘,深知脫貧“要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拉毛現在一個月能領到9000元左右的工資。

諾布嶺民族服飾公司是玉樹州民族服飾龍頭企業,每年定期培訓藏族服飾製作,成績優秀者可在車間就業,底薪2500元加計件工資。10年來,公司累計培訓3000多人次,帶動1200余戶農牧民脫貧致富。公司總經理巴德江才説:“我們的産品既保留了傳統技藝,又吸納現代元素,很受市場歡迎,一些産品已銷往海外。”

2015年,玉樹州精準識別貧困人口3.5萬戶11.24萬人,佔青海全省貧困人口的1/5,是全省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的地區。

玉樹州扶貧開發局副局長楊曉偉説,玉樹緊盯脫貧攻堅目標,解決百姓“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5年來累計落實項目資金18.71億元,實施住房建設項目42730套,完成涉及6.7萬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

一大早,玉樹州人民醫院北京援青醫療隊帶著醫療用品趕到哈秀鄉,探訪貧困戶。看到術後不久的村民尕藏病情好轉,隊員們放心了不少。去年8月,北京第四批援青醫療隊來到玉樹,啟動“1+1+5家庭醫生式”服務模式,通過幫扶、定期回訪、提升帶動等方式,將醫療服務送到偏遠地區,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看病難問題。

數據顯示,玉樹貧困人口家庭醫生“雙簽約”和履約率均達100%。5年來,實施貧困人口大病救助3217人次1622萬元,建檔立卡貧困戶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90%,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77126人次8295萬元。

“我們正努力實現絕對貧困‘清零’目標。”楊曉偉介紹,玉樹州貧困人口每人平均收入從2015年的2970元上升到2019年的5200元以上,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底的34%下降到2019年底的3%以內。

環保——

築牢祖國生態屏障

穿過紅土山隧道,原本風和日麗的天氣馬上變成風雪交加。這裡,就是“黑頸鶴之鄉”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雪稍停的間歇,一個巡邏的背影出現在隆寶湖畔,他是56歲的才江。

“別看才江去年才當上生態管護員,對保護區的了解一點不比老管護員少。”站長巴桑才仁説,“其實對他來説,當不當生態管護員都一樣,因為之前,他幹的也是護鳥的事。”

作為土生土長的隆寶人,在這裡棲息的每一種鳥,都是才江生命的一部分。小時候,父輩們“赤腳越過沼澤地、搭著帳篷看護鳥”的場景,深深印在他的腦海中。“鳥兒不能少、河水不能臟、濕地不能幹”的樸素教誨,也成為才江半輩子的堅守。“我不識字也沒啥文化,説不出保護濕地和鳥類有多重要,我只知道,我們離不開它們。”才江説。

巴桑才仁告訴記者,“地震後,全國各地幫助玉樹,我們銘記在心,如今,保護好這片土地,不光是造福自己,也是為守護祖國的生態屏障做貢獻。”

從冰雪連綿的可可西裏、三江源保護區,到碧綠如畫的通天河、瀾滄江,再到百鳥爭鳴的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玉樹不僅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也維繫著全國乃至亞洲的水生態安全。玉樹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保制度,形成了依託三江源、可可西裏、隆寶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經過不懈努力,玉樹州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3.2%提高到2019年的3.97%,1.8萬人走上生態公益性崗位,三江源區濕地面積8年間增加了1萬多平方公里,藏羚羊種群恢復到7萬多只,雪豹種群超過1200多只……全州上下愛綠、護綠、植綠,知生態、愛生態、護生態的文明自覺正在養成。

“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建設,可可西裏入選世界自然遺産名錄,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的設立,玉樹迎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們一定要把三江源生態保護的責任承擔好。”玉樹州生態環保局局長多加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