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轟……”清脆的割灌機發動聲打破了遠山森林的靜謐,林間鳥兒撲簌簌地飛起,割灌機手穿梭在林間,所過之處病雜木、風倒木和腐朽木緩緩倒下,工人們面戴口罩,間隔數米,一字排開有序清林清堆,林間清爽而乾淨。
連日來,迎著興安嶺上和煦的春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在全力築牢疫情防控“銅墻鐵壁”的同時,也吹響了復工復産的嘹亮號角。
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大家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在森林病蟲害防疫站車間,技術員梁建民一邊檢查鳥巢箱製作品質,一邊叮嚀工人做好自身防護再進行生産操作。戴好口罩的工人們數米一人,用尺子量刻度,用電鋸切割木板,認真地製作著鳥巢箱,為23900畝以鳥治蟲示範區中即將懸挂的4780個鳥巢做足了準備工作。
在苗木培育中心大棚前,苗木培育中心工會主席魏洪濤指揮著工人們進行苗木覆雪作業,確保種苗充分吸水,發揮潤土護根作用,為種苗培育和春季營造林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甘河林業局通過“綜合督查”和“線上調度”抓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産,林業局召開疫情防控指揮部暨復工復産工作會議,要求全局上下在加強疫情防控和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推進復工復産,科學統籌推進各項林業重點工作。
“我們分秒必爭,確保全局生産單位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有序復工復産,一定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甘河林業局黨委書記白文喜説。
既要穩發展,又要保健康
“我們每天對生産場所、辦公室、生産崗位等重點區域進行兩次消殺,車輛每進出一次都會進行一次消毒。”甘河林業局黨政辦公室主任劉瑋説,林業局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努力協調好“保健康”和“穩發展”的關係,每天工作人員經過現場點位指引,測量體溫和登記造冊後,方可有序進入辦公區,同時增加公共區域消毒頻率,完善防疫臺賬,保障工作人員健康,為復工復産提供保障。
“搶時間”當然重要,但“保安全”更重要。在甘河林業局苗木培育中心種苗大棚,工人在覆雪潤苗作業上崗前,由安全員發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和口罩,作業中人員作業間隔距離3米以上。各復工復産單位嚴格落實集中食宿的各項防疫要求,人員獨立分餐或分批錯時用餐,人員分床隔離、食宿等場所消殺、通風、保潔等工作由專人負責,並嚴格落實安全生産主體責任,消除飲食、火災等各類安全隱患,有效了保障林業職工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保護生態,我們始終在崗
戰“疫”不誤春來早。隨著氣候的不斷回暖,在距離甘河林業局80公里的甘源管護所生態功能區內,駐站管護員楚俊國和胥宏圖經常能看到結伴的狍子和野豬,這些深山裏“精靈”的回歸,給大山增添了一抹亮色。
“我們從年前就在管護站靠前駐防了,12個人6班倒,整年在這深山駐防,辛苦點沒啥,我們一定要守好大山的第一道門!”管護員楚俊國説。遠山站沒有手機信號,食物都是從80公里以外的山下小鎮捎來的,新鮮的蔬菜放不住,他們就多備些凍貨食物。
初春時節,放眼甘河濕地,白雪茫茫,但在甘河濕地管理沙盤上顯示的卻是綠色本底。獨特的森林生態系統使公園孕育出豐富多樣的物種和生物資源,擁有植物102科、251屬、521種,動物26目、60科、215種,同時也讓甘河林業局務林人肩負起了保護野生動植物的這份沉甸甸的重任。
甘河林業局濕地公園擴大了一線巡護監測覆蓋範圍,成立5個巡護小組,每天上午和下午對監測站、觀測點等地進行巡護,每天的巡護往返近170公里,密切關注野生動物健康狀況。“戴上防控員袖標,就是一種使命。”濕地公園黨支部書記慈晨輝説。
密林深處春光好,防疫復工“兩不誤”。內蒙古大興安嶺甘河林業局務林人這些“逆行”大山的背影溫暖了這個寒冷的春天,也彰顯了務林人戰“疫”必勝的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