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科左中旗:三個“小園子” 脫貧增“動力”

發佈時間:2020-03-10 15:25:00丨來源:通遼日報 丨作者: 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近年來,科左中旗累計投入扶貧資金2440萬元,在該旗所有嘎查村造林綠化全覆蓋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農戶庭院普遍較大的特點,大力引導和支援、鼓勵群眾發展庭院經濟。

2020年3月,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實現脫貧摘帽,退出貧困序列。近年來,科左中旗堅持把發展庭院經濟作為促進貧困群眾節支增收和改變生活習慣、改變精神面貌的一項舉措來抓,累計投入扶貧資金2440萬元,在該旗所有嘎查村造林綠化全覆蓋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農戶庭院普遍較大的特點,大力引導和支援、鼓勵群眾發展庭院經濟,通過採取“公司+貧困戶”、“政府+貧困戶”的模式,大力推進建檔立卡貧困戶庭院經濟全覆蓋,實現戶均節支增收1500元以上。
發展“小果園”,讓多彩庭院美起來

近年來,錦繡海棠作為林果産業的優質品種深受種植戶的青睞,村民們認為栽種果樹既可以增收致富又可以綠化家園、保護環境,一舉多得。2019年,科左中旗門達鎮歐裏嘎查邢倉耘等70余戶村民看到錦繡海棠的前景開始栽植錦繡海棠。

該旗堅持以果園帶動菜園、田園建設的原則,根據村屯地類性質,堅持“適地適樹”原則,按照戶均5-10棵栽植規模,引導所有農戶庭院規劃一處“小果園”,主要栽植李子、123蘋果、沙果、錦繡海棠等果樹;並利用果樹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優勢,發展林菜、林藥、林糧等林下種植業,逐步推動“林+草+蟲+禽+畜”複合型林果産業模式。目前,全旗已經涌現出了協代蘇木哈久嘎查、花胡碩蘇木巴彥溫都爾、門達鎮歐裏村等23個村內果樹超過10000株的果園示範村。

建設“小田園”,讓群眾口袋鼓起來

楊春是科左中旗保康鎮巨寶屯村村民,2019年開始在自家半畝庭院種小米,喜獲豐收,增收2000元左右,今年楊春準備繼續種小米,並配合該村新建的豆包廠種植一些糜子。

家家戶戶的小田園種上特色農作物,開啟老百姓的致富增收路。該旗堅持把發展庭院田園與農牧業産業結構調整相結合,根據全旗農牧戶庭院普遍較大優勢,瞄準市場需求,大力發展“高産、高效、高收入”種植品種。引導農戶除去菜園、果園用地外,其餘全部用於種植雜糧雜豆、小麥、穀子、油葵、花生、馬鈴薯、地瓜等市場效益好、需求量大的經濟作物,並鼓勵嘎查村整村推進同種作物,推行“規模適中”,向産業化靠攏,創“左中庭院”之名,打“綠色有機”之牌。目前,該旗田園種植超過100畝以上的村超過70個,盤活了農家小院的空間資源,真正讓貧困群眾的口袋鼓了起來。

種植“小菜園”,讓餐桌上豐富起來

年近七十的張巴達瑪是協代蘇木特莫欽嘎查村民,去年在院子裏種植的大豆、蔬菜,增收1000余元。為了提高收入,張巴達瑪今年早早搭起小拱棚進行育苗,提早栽植,錯開季節銷售蔬菜,再復種白菜,利用有限的土地,增加收入。

該旗引導所有農戶特別是長期以來沒有種園子習慣的農戶,在庭院內種植茄子、豆角、辣椒、小白菜、番茄、大蔥、大蒜等時令蔬菜,減少買菜開銷,並組織廣大群眾把辣椒、豆角、蘿蔔、白菜等秋菜曬成幹菜,實現蔬菜全年自給自足;同時鼓勵城中村、城邊村有條件的農牧戶,圍繞城鎮“菜籃子”需求,在庭院建設春棚、日光溫室蔬菜,全力打造節支增收之園。

庭院經濟讓達爾罕大地綠了起來,讓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真正得到了“綠色紅利”,隨著科左中旗生態扶貧政策的進一步完善、思路的進一步創新、措施的進一步完善,生態與發展必將實現有機統一,科左中旗各族群眾在“綠水青山”中攜手奔向小康。

(文:李娜 王愛民 唐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