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2月27日訊(記者李智)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更多人認識到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我國更是確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相關制度。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對違反現行法律規定的,要在現行法律基礎上加重處罰。
中國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的積極影響
中國從法律層面加強保護野生動物,對於世界範圍的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有怎樣的幫助?對此,中國網採訪到了野生救援(WildAid)北京首席代表史蒂夫(Steve Blake)。
史蒂夫表示,中國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的立法和執法,對全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具有積極影響。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舉措,不僅能夠緩解過度利用對野生動物生存造成的巨大壓力,也為亞洲和非洲等其他大量消費野生動物的國家和地區做出示範——為保護野生動物和人類健康邁出關鍵一步。
“完善的法律、強有力的執法和監管固然十分必要,而公眾自覺抵制的意願對真正杜絕這一經常存在危險的消費行為同樣至關重要。這需要在提升公眾意識方面繼續做更多工作,”史蒂夫説。
病毒與野生動物的密切聯繫
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至今,很多人都在探討造成該疫情的病毒究竟是否與野生動物有關聯。《自然》雜誌曾做過統計,新出現的傳染病中,60%是人畜共患:SARS源自蝙蝠,MERS源自駱駝,新型冠狀病毒也可能源自於蝙蝠。
倫敦動物協會(Zoological Society London)的安德魯·坎寧安(Andrew Cunningham)教授在接受BBC採訪時稱,許多野生動物物種都可能是病毒的宿主,尤其是身上藏有大量不同冠狀病毒的蝙蝠。
諾丁漢大學教授喬納森·鮑爾(Jonathan Ball)認為,考慮到蝙蝠特殊的生活方式,且它們會攜帶大量病毒,再加上蝙蝠屬於哺乳動物,所以很有可能一些蝙蝠可以直接或者通過中間宿主物種將病毒傳染給人類。
另外一種,是近年來對其保護措施呼聲較高的穿山甲。穿山甲是一種全身佈滿鱗片的哺乳動物,以螞蟻為食。據報道它們是全世界走私量最大的哺乳動物,現在瀕臨滅絕。尤其亞洲市場對穿山甲有大量需求,一些人視穿山甲肉為美味佳肴。此前,醫學界已經在穿山甲體內發現過冠狀病毒,其中一些與新型冠狀病毒非常相似。
防治病毒絕不可矯枉過正
穿山甲和其他野生物種,包括各類蝙蝠,一旦被運至農貿市場上進行出售,就會給病毒從一種物種轉移到另一物種提供了機會。科學家認為,“濕市場為病原體從一種物種傳播到另一物種,包括傳播到人體創造了理想的條件。”
儘管野生物種與各類病毒有著不可忽視的聯繫,但人類也不能由此矯枉過正。在自然界中,存在一種長期以來的平衡,各類物種之間的食物鏈形成了平衡的自然狀態,倘若打破了其平衡,就可能招致難以收場的災難。
環保主義者們一再強調,儘管蝙蝠被認為攜帶許多病毒,但它們對於生態環境的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食蟲蝙蝠可以吃掉蚊子和農業害蟲等大量昆蟲,果蝠則可以給植物授粉並傳播種子。所以撲殺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絕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坎寧安教授認為,如果知道了風險因素都有哪些,便可以採取措施從源頭上防止這些情況發生,同時還不會對野生動物造成不利影響。
保護野生動物,我們還能做什麼?
當前,儘管世界上不少國家已經高度重視保護野生動物,但相關工作仍然面臨著不少困難。野生救援(WildAid)是非營利非政府的國際環保組織,使命是取締針對瀕危野生動物的非法貿易和緩解氣候變化,“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就是其倡導的理念。
在談到除交易之外,野生動物還面臨著怎樣的危險時,史蒂夫告訴記者,野生動物正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一些人為獲取資源,開發工業和農業而不斷侵佔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導致它們的棲息地嚴重縮水。
還有許多棲息地受到氣候變化造成的海洋溫度升高、南北極海冰融化的影響。海洋生物還面臨著來勢洶湧的塑膠垃圾的巨大威脅,誤食現象非常普遍。
他認為,保護野生動物,有諸多問題需要得到解決,但其中最迫切的是減少盜獵,改善捕撈作業方式以保護海洋生物,減少流入海洋的塑膠垃圾,以及保護重要的棲息地不被用於開發和資源開採。
(原標題:野生救援北京首席代表:中國為保護野生動物和人類健康邁出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