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成果表明三江源生態持續向好

發佈時間:2020-02-11 13:45:00丨來源:新華社丨作者:王金金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2019年階段性成果顯示,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域及毗鄰區域整體變暖變濕變綠,植被生産力趨於穩定,野生動物數量明顯上升,生態服務功能逐步提升。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了解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2019年階段性成果顯示,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域及毗鄰區域整體變暖變濕變綠,植被生産力趨於穩定,野生動物數量明顯上升,生態服務功能逐步提升。

狼群在可可西裏楚瑪爾河大橋附近活動(2019年12月25日攝,攝影:王方辰)

  來自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的實測數據顯示,三江源植被生産力及品質變好。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實施後8年(2005年至2012年)比工程實施前17年(1988年至2004年)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提高了30.31%,2012年後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域草地地上生物量持續上升,並趨於穩定。

  此外衛星遙感監測到,在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域核心保育區2.3萬平方公里範圍內,藏羚羊、藏原羚羊和藏野驢數量已分別達到3.7萬、3.4萬和1.7萬頭(只),均高於人工監測的種群密度。

  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學術院長趙新全説:“科考中,科研人員首次在可可西裏拍攝到六隻狼組成的狼群活動照片,並完整記錄到藏狐捕食鼠兔的畫面,多次拍攝記錄到藏羚羊求偶、交配高清組圖,這些珍貴的資料表明三江源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有效恢復,具有較高科研價值。”


一隻藏狐在可可西裏五道梁附近捕食鼠兔(2019年12月25日攝,攝影:孫洪)

  與此同時,在生態獎補、草畜平衡等政策措施引導下,人類活動對三江源的生態干擾也在逐步降低。科考遙感監測及地面驗證數據表明,三江源全區載畜壓力明顯減輕,2003年至2012年平均載畜壓力指數比1988年至2002年15年平均載畜壓力指數下降了36.1%。科考團隊認為,減畜對減輕草地載畜壓力、區域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産生了積極影響。

  “中華水塔”三江源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之一。雖然在當地政府、群眾共同努力下,這裡的生態環境日益向好。但科考研究成果表明,三江源生態安全仍處於瀕危狀態,減輕草地的牧食壓力、水域生態環境保護、草地退化防治及治理和防止生境破碎化仍是三江源地區生態環境的治理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