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8日,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甘旗卡鎮束力古臺嘎查熱鬧非凡,科左後旗“活牛超市”隆重開業。該嘎查村民德勝早早就起床了,給牛喂水、準備飼料、打掃牛圈……幹完了這些活兒,他的額頭已經開始冒汗。雖然忙碌,但德勝打心眼兒裏高興。“現在政策好,我家當初買的5頭牛已經發展到10頭了。現在又把‘活牛超市’開在了家門口,我致富的勁頭更足了。”德勝高興得合不攏嘴。
“為方便群眾在家門口買賣黃牛,我們在伊胡塔牛市的基礎上又新建了15個‘活牛超市’,培養了3000多名黃牛經紀人,一大批活躍在市場上的農牧民成為黃牛交易的行家裏手。”科左後旗旗委書記介紹説。
近年來,科左後旗立足實現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把産業扶貧作為根本性舉措來抓,按照“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産業走、産業跟著市場走”的工作思路,根據每家每戶的實際情況,集中會診,對症施策,推動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現産業發展全覆蓋。到2019年底,全旗累計脫貧11889戶、34097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1%下降到0.04%,“生態産業扶貧案例”“黃牛産業精準扶貧案例”入選全球最佳減貧案例。2019年,該旗宣佈退出貧困旗縣序列並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
脫貧攻堅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科左後旗40萬幹部群眾牢記“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再鼓打贏決勝戰的幹勁與激情,著力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為確保2020年全旗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打牢基礎。
再吹集結號,上下齊心抓脫貧
“包金山家的牛舍壞了,得修修……”2019年10日22日,巴嘎塔拉蘇木準巴嘎塔拉嘎查村部裏,“兩委”班子成員正和村民代表討論近期扶貧工作重點。“脫貧摘帽不能停步,要扎紮實實做好後續幫扶工作,確保脫貧攻堅目標不變、靶心不散、頻道不換。”參加談論會的旗領導堅定地説。
為了確保摘帽後脫貧攻堅工作力度不減、溫度不降,該旗進一步調整充實了旗委書記、旗長和旗委副書記、常務副旗長“雙組長、雙常務副組長”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組建了4個督導組、5個業務指導組和19個專項推進組,31名旗級領導幹部繼續包聯19個蘇木鎮,369名駐村工作隊員定向幫扶114個貧困村,每個嘎查村明確一名科級幹部作為第一責任人,每戶貧困戶明確一名包聯結對幹部,實行責任捆綁。強化三級書記抓扶貧、三級幹部齊扶貧,旗委書記帶頭遍訪所有重點貧困村,蘇木鎮黨委書記和嘎查村黨組織書記走遍了屬地所有貧困戶,通過走訪解決貧困戶問題3913個,涉及資金1400多萬元。強化責任傳導,旗委書記、組織部長、旗駐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行業部門、蘇木鎮主要負責人進行談心談話,蘇木鎮黨委書記對嘎查村支部書記進行談心談話,進一步厘清職責,明確任務。旗委督導組督查走訪80余次,約談扶貧幹部20人,真正讓幹部出工出力且見效。加強對扶貧幹部的關心關愛,2019年,提拔重用扶貧幹部70人,佔新提拔幹部總數的73%。此外,還評選出30名優秀嘎查村黨組織書記給予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待遇。
牽住牛鼻子,發展産業穩脫貧
2019年11月19日上午,巴嘎塔拉蘇木召根嘎查村民永勝正在家裏向鄉親們介紹“賣牛經”。永勝從2018年開始利用“快手”平臺賣牛,當年收入600多萬元,現在鄉親們跟著永勝一起利用“快手”做起了牛生意。前幾年,召根嘎查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7戶101人,這37戶全部是“無畜戶”,除了種點兒地,再無其他産業,是名副其實的靠天吃飯。為了幫助貧困群眾脫貧,政府組織大家貸款買牛,並培育養殖示範戶打樣,讓貧困戶跟著學、照著幹,還為貧困戶免費提供青貯種子,鼓勵他們種青貯,解決飼草料問題。經過幾年的發展,召根嘎查37戶貧困戶黃牛存欄268頭,戶均7.2頭。有15人做起了黃牛經紀人,實現了戶戶增收。
該旗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將貧困戶的貸款能力、養殖能力進行細化,分為能貸能養、能貸不能養、不能貸能養、不能貸不能養四種類型,進而提出貧困戶貸款飼養基礎母牛四種模式,分類制定針對性措施。針對自己不能養的貧困戶,建立了企業、養殖大戶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合作社合養、大戶托養、親友代養、資金託管等方式幫助其養牛,實現了有勞動能力的家家有牛養,無勞動能力的戶戶有分紅。同時加大金融扶持力度,2019年,全旗各金融機構向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信貸2511筆、12253.68萬元,其中養牛貸款投放餘額達到20億元,最大程度地滿足了農戶的資金需求。轉變黃牛養殖經營模式,籌建“牛産業聯盟”,促進企業抱團發展,吸附更多農牧民融入肉牛産業實現穩定增收。
為確保貧困群眾養好牛,政府積極引導養殖戶轉變經營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培育産業指導員和畜牧技術服務員1055名。完善配套服務,建立黃牛改良站、防疫站各22個,村級冷配點960個,全旗黃牛冷配率達到100%,母牛繁殖率提高到90%以上。養得好還要賣得好。該旗引進牛肉及牛副産品深加工企業4家,成立養牛專業合作社536個,引領黃牛産業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發展。“科左後旗黃牛”通過國家原産地保護産品認證,“科爾沁牛業”成為全國第一家通過牛肉産品有機認證的企業,“科爾沁”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同時,搞活交易市場,大力推行線上線下交易,僅科左後旗科爾沁黃牛交易市場年交易量就超過60萬頭。為養而種,為牧而農,草畜平衡,農牧結合,該旗走出了一條畜牧業良性迴圈發展之路。目前,全旗黃牛飼養量達到88萬頭,貧困戶(含已脫貧戶)養牛6.86萬頭,每人平均2頭,全旗脫貧戶中80%以上通過養牛告別貧困。
念好生態經,綠水青山促脫貧
“這幾年育苗收入6000多元!”努古斯臺鎮圖古日格嘎查村民胡寶這幾天正盤算著明年再育5000株楊樹苗。為增加農牧民經濟收入,該旗組織動員農牧民將嚴重沙化的土地協議流轉給國有林場和苗圃,統一進行苗木培育、造林綠化,共流轉造林土地1720公頃,按照流轉每公頃土地給農牧民462元計算,2452名農牧民年每人平均增收324元。與此同時,該旗還向貧困農牧民提供苗木和技術指導,並優先回購旗內育苗戶生産的苗木,使從事育苗生産的貧困人口年每人平均增收1227元。當地還吸納貧困農牧民進入造林企業務工或參與苗木起運、樹木栽植、撫育管理等工作,使2134名沙區農牧民年每人平均增收6161元,410名貧困人口成為生態護林員,有了穩定收益,年每人平均收入10265元。
該旗不斷改善的生態環境在培育主導産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建設飼草料基地、推廣經濟作物等工程,大力發展肉牛、林果、藥材和旅遊産業,使農牧民群眾獲得可持續收入。隨著森林蓄積量的逐年遞增,僅木材加工産業每年創造産值就超過4518萬元,每人平均增收304元。
位於散都蘇木車家窩堡村的草甘沙漠景區,是很多遊客的“打卡”地。每天清晨,當地農牧民將駱駝牽入景區,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近年來,該村以開設村辦企業為經營模式,開發建設草甘沙漠旅遊景區,貧困戶不僅入股分紅,還能在景區打工。通過發展沙漠旅遊業,吸納貧困戶進入産業鏈,草甘村走上了沙漠旅遊産業扶貧之路。2017年,草甘沙漠旅遊區被評為自治區第一家國家級四星汽車自駕營地,全國百家營地之間實現客源的互相導入,景區還積極舉辦、承辦國家級相關賽事,在增加旅遊景區綜合性收入的同時,通過提供就業崗位及融資分紅等多種方式,增加農牧民收入。
不僅是草甘沙漠旅遊區,該旗還依託沙漠、草原等自然資源,打造了大青溝地質公園、阿古拉“敖包相會”文化旅遊主題小鎮、烏旦塔拉七彩園林等景區景點,積極發展生態文化旅遊産業,讓貧困群眾融入産業鏈。
昔日漫漫黃沙,今朝綠意盎然。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科左後旗沙化土地面積從1977年的113萬公頃減少到2017年的54萬公頃,全旗51.7%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森林覆蓋率提高了16.58個百分點,88萬公頃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森林面積增加到24萬公頃,沙地治理項目區內糧食單産增幅最高達81%,牧草單産增幅最高達50%。
抓政策保障,創新機制防返貧
冬日的傍晚,甘旗卡鎮特特根嘎查村部燈火通明,不時傳來各種樂器交錯的旋律和人們的歡聲笑語……嘎查民族風藝術團團長包秀英調試話筒、指揮排練節目,忙得不亦樂乎,如果不知道她的故事,很難把她和“病號”“貧困戶”聯繫在一起。包秀英2010年被檢查出直腸癌中晚期,之後幾年的手術和治療,讓這個普通的農戶家庭陷入了絕境。2016年,包秀英家被列入貧困戶,在落實醫療救助政策的同時,幫助發展産業,2017年家庭每人平均收入達12166.7元,實現了穩定脫貧。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包秀英的病情也開始好轉,並從2018年開始擔任嘎查民族藝術團團長。
為了在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該旗針對因病、因學、因災致貧、返貧這幾大高風險因素,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健全“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工作機制,確保幫到點子上、扶到根子上。先後開展了3次動態調整,對“十二類”人群進行核查,對符合條件戶及時納入,做到應扶盡扶。出臺了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在校學生校車費補助一半政策,全旗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中無一個孩子因貧困輟學。在全區率先推出了“家庭病床”,切實減輕了貧困家庭經濟負擔。對全旗“4類人群”住房進行安全評定,修繕及擴建、新建237戶,確保群眾住上放心房。與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合作,創設“精準防貧保險”。旗財政拿出50萬元作為防貧保險金,為全旗3.3%左右的農村人口購買保險,進一步築牢防貧“保護墻”。2019年,全旗新識別貧困戶7戶27人,貧困戶中享受醫療救助政策5852人次,1051戶享受臨時救助待遇,切實做到應扶盡扶。旗財政拿出50萬元作為防貧保險金,為全旗3.3%左右的農村人口購買保險,進一步築牢防貧“保護墻”。
打破陳規陋習,激發活力好脫貧
“我結婚時不要彩禮,幸福要靠我們自己奮鬥,婚事也準備簡辦。”甘旗卡鎮阿克臺嘎查包淑英的一句話讓未婚夫楊寶成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兩位新人舉辦了一場節約不浪費、簡潔不鋪張的婚禮慶典,不僅退訂了婚慶演出樂隊,女方一分彩禮錢都沒要,婚禮當天只在自家邀請了5桌親朋好友。“繁瑣的婚禮讓兩家老人都得忙活,麻煩不説花費也多,不如把錢用在刀刃上,這樣還能減輕孩子們將來的生活負擔。”楊寶成的父親説。喜事新辦、白事簡辦是科左後旗改變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的創舉。該旗將移風易俗工作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創新推出移風易俗“3+2+X”工作方法,通過抓好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五美一示範”三個載體,利用好嘎查村“移風易俗監督榜”和“嘎查村明星榜”兩個榜單,推廣特色創新做法,引導貧困農牧民轉變思想觀念,勤儉持家、勤勞致富。2018年以來,全旗2800余名學生家長簽訂不辦升學宴承諾書,為農牧民節省開支2億元以上;為800余位老人舉辦“集體壽宴”121場次。
走進散都蘇木呼勃嘎查民族手工藝品製作專業合作社,80後青年白毅珍正帶領村裏的姐妹們忙著工藝品訂單的活兒:房子、布偶、白鵝、天使、帽子……一件件作品造型獨特、做工精美、色彩紛呈。合作社理事、技術員白毅珍介紹説,這些工藝品通過網路遠銷歐美等國家,目前合作社已發展社員800余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0余人,每人平均日收入40余元。為促進貧困勞動力創業就業,加快推進脫貧步伐,該旗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建設“扶貧車間”,為貧困群眾提供車間操作員、生態護林員、農村保潔員等崗位,幫助貧困農牧民務工就業2010人。強化技能培訓,堅持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致富一戶、帶動一片,先後舉辦汽車駕駛、家政服務、母嬰護理、電氣焊、烹調等技能培訓班42期,培訓學員1884人;開展農牧業實用技術培訓6.5萬餘人次。
只有心裏裝著群眾,與群眾想到一起、站到一起、幹在一起,脫貧攻堅工作才能贏得勝利。征程正未有窮期,不待揚鞭自奮蹄。在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征程中,科左後旗廣大幹部群眾熱血奮戰、永不懈怠,昂首闊步邁向全面小康的光輝大道。
(文:趙文嘉 孟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