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戰遠建議:加強耕地保護,發展內蒙古低碳高效農業

發佈時間:2020-01-12 22:11:30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蘇文彥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內蒙古政協委員路戰遠表示,要加強內蒙古農業生態建設,克服自然資源和環境短板,促進農牧業高品質發展。

中國網1月12日訊(記者 蘇文彥) 1月11日舉行的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上,內蒙古政協委員、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路戰遠表示,要加強內蒙古農業生態建設,克服自然資源和環境短板,促進農牧業高品質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上,路戰遠回答記者提問(攝影:中國網記者 蘇文彥)

路戰遠介紹説,內蒙古是農牧業大區,2019年糧食産量已達730億斤、牛羊肉産量達260萬噸左右,牛羊肉産量和牛奶産量都位居全國首位,為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建設以及農畜産品有效供給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當前內蒙古農牧業生産中還存在著諸多生態問題和耕地保護問題,主要有:

一是內蒙古地處農牧交錯帶,乾旱、少雨、風大,自然災害嚴重。2017年,路戰遠在庫倫旗脫貧攻堅督導時發現,從春天到七月上旬都沒有有效降雨,造成了極大的災害損失,同年內蒙古全區農作物旱災面積達5000多萬畝、500萬畝絕收,自然災害成為內蒙古農牧業高品質發展的一個重要限制因素。

二是內蒙古耕地資源數量大,但品質相對較差、地力較低。據原國土資源部全國農用地等別調查與評價,由於風蝕原因,內蒙古80%以上耕地都屬於低等別耕地。2017年4月下旬到5月中旬,連續幾場大風把內蒙古農牧科學院在呼倫貝爾的一塊試驗田表土刮走了一釐米,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公佈的數據,每恢復一釐米土壤就要用200到400年時間,所以耕地品質不斷下降制約著農業高品質發展。

三是內蒙古是水資源缺乏區,水資源嚴重緊缺是制約農牧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根本原因和主要因素。2018年,內蒙古地下水儲量僅有250億立方米,僅能夠滿足現有灌溉耕地的70%,形勢非常嚴峻。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攝影:中國網記者 蘇文彥)

作為一名農牧業界政協委員,路戰遠一直關注農業生態進建設和農業綠色發展,也長期從事這方面研究工作,連續三年的提案都是關於農業生態建設問題的。

針對以上幾點短板,路戰遠建議,內蒙古要加快耕地品質保護立法工作,依法保護耕地;樹立新發展理念,基於資源條件,特別是耕地和地下水的限制,科學設定農牧業生産任務與指標,實現生産與生態協調可持續發展;轉變生産方式,加快種養結構調整,進一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化肥農藥地膜使用量,積極發展清潔農業、低碳農業、高質高效農業,讓內蒙古農業越來越好,廣大農牧民生活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