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智慧城市建設開啟智慧生活 讓“煩心事”簡單辦

發佈時間:2020-01-07 17:09:48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蘇文彥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把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發展大數據産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智慧城市應用推動政府服務和監管水準大幅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中國網1月7日訊(記者 蘇文彥) 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把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發展大數據産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智慧城市應用推動政府服務和監管水準大幅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據介紹,通遼市依照《通遼市智慧城市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2018—2020年》規劃,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智慧城市項目建設,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資訊技術實施智慧政務項目,逐一破解群眾最關心、最關注、最迫切的難點痛點問題,有效提升辦事效率和服務品質。

目前,通遼首批實施的8+3項目已完成投資2.1億元,智慧政務雲平臺、審計雲平臺、政務服務共用交換平臺、智慧交通、智慧社保、華為雲計算中心、曙光雲計算中心等7個項目已建成運作;陽光餐飲平臺、智慧醫療、一卡通、視頻資訊共用平臺等4個項目正在鞏固建設成果,擴大應用範圍;智慧教育、智慧公安、智慧城管等3個項目即將建成運作。通過這些項目,通遼全面開啟“智慧生活”,讓群眾的“煩心事”不再煩。

“智慧政務”方便群眾辦事

通遼市為解決群眾辦事“多頭跑”、企業開辦時間長、項目落地難落地慢等問題,通過建設使用智慧政務雲平臺、重點項目大數據和工程建設項目並聯審批調度平臺、“一網通辦”不動産登記平臺等,深度重構審批流程,改變部門各自為政、各自為戰狀態,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和資訊化手段跟蹤服務和全程監督,進行流程對接和數據共用。

據統計,通遼市梳理公佈586項“最多跑一次”辦事事項清單,有39個市直部門、單位的417項審批服務事項接入電子政務系統,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86.3%,市本級“最多跑一次”事項達到95.8%,只要材料齊全,新辦企業註冊登記手續最短在3小時內辦結,項目投資審批由原來的17個部門分頭受理變為“一窗線上受理”,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限由原來的193個工作日壓減到最多30天辦結,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限由原來的164個工作日壓減到22天辦結。

“智慧教育”打造“三朵雲”

聚焦優質教育資源短缺問題,實施智慧教育項目,該平臺集中打造了教育資源雲、教育管理雲、校園服務雲“三朵雲”,面向“學生、家長、教師、學校、管理”五大群體,將全市中小學網路全部接入教育雲平臺,具備向全市40萬中小學生、4萬名老師提供服務的能力,實現了一校一門戶、一人一賬號、一人一空間,讓廣大農村牧區的孩子不出教室就能聆聽名師授課,實現中小學聯網全覆蓋。

“智慧醫療”有效解決就醫難

聚焦群眾就醫難問題,通過建設基於國家標準二維碼技術的電子社保卡,整合市、縣兩級重點醫療機構業務系統,統一建設全市智慧醫療雲平臺,全市34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全部接入“智慧醫療”平臺,29家醫院為市民就醫提供線上掛號、繳費、就診、查詢檢測結果等服務,方便市民獲取連續的醫療服務,動態掌握個人全生命週期電子健康檔案,促進醫療健康服務更加精準。

“智慧社保”實現全網通辦

智慧社保“一網通辦”資訊平臺聚焦辦理社保業務時間長、提交材料多問題,實現個人參保、社保卡、醫療保險賬戶、個人醫療賬戶、養老賬戶等資訊與內蒙古自治區數據平臺進行對接,企業和個人參保登記、繳費、變更、待遇申領等150項業務實現“一次登錄、全網通辦”,同時設置24小時“不打烊”自助服務區,有效緩解了業務辦理過程中排隊時間長、重復提交證明材料、資格認證等難點堵點問題,讓群眾和企業足不出戶、隨時隨地辦理各項業務。

“智慧公安”編織城市“安全網”

以資訊化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通過網際網路偵控平臺、技偵偵控平臺、警務大數據資源服務平臺、智慧交通指揮平臺建設,聚焦“安全保障、便捷服務、智慧警務”,進一步提升警務聯動能力和應急響應能力,實現城市運作和管理更加精準高效,市民生活更加安全舒心,為全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保駕護航。近年來,全市現行命案全部偵破,破獲積壓命案30余起,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案發率明顯下降。

“智慧交通”便利市民出行

建設智慧化調度平臺和綜合資訊管理平臺,實現調度指揮中心對所有公交車輛實時調度指揮、對道路運營路況實時監測,讓乘客通過手機APP查詢實時公交出行資訊、換乘資訊、車輛位置、交通暢通等情況,讓市民出行更方便、更快捷,市中心城區公交出行分擔率提高14個百分點。

“陽光餐飲平臺”保障 “舌尖上的安全”

以學校、幼兒園、托老機構食堂、餐飲企業為重點,在1600余家餐飲單位布設4800余個“陽光餐飲”點位,監管人員和消費者可在手機上下載安裝“通遼陽光餐飲APP”或“一店一碼”,隨時查看餐飲單位許可證照、量化分級管理等級、從業人員健康證、進貨管理、供貨商管理、商家承諾等主體自律資訊和監管資訊,實時查詢餐飲單位後廚衛生情況和食品加工操作過程,實現網際網路“明廚亮灶”,群眾“手機看後廚、選吃放心店”,市場監管部門監管工作精準化、標準化、高效化。

“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讓扶貧更精準

建設集統計分析、動態管理、績效評估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將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庭情況、生産生活條件、致貧原因、幫扶措施及幫扶責任人情況全部納入大數據平臺進行資訊化管理,讓扶貧工作實時可查、可看、可評,實現對扶貧戶扶貧資金到位、項目進展、作用發揮、幫扶措施落實、收入等情況進行動態跟蹤監督,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行政成本,為服務脫貧攻堅大局、助力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撐,2019年底,全市實現現行標準下2.7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123個貧困嘎查村全部出列、3個國貧旗全部摘帽。

線上監測讓污染無處藏身

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對全市電解鋁、火電、煤化工、玉米化工等18家重點排污企業污染源實行線上、工況、視頻“三位一體”24小時自動監控管理,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重點工作區視頻實時可查詢、可追溯,污染物排放超標、工況、視頻數據異常自動報警、反饋,切實提高了環境監管水準和效率。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佔總監測天數的85%以上,所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部實現達標排放,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産生活環境,也為全面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審計雲平臺”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

實施預算執行大數據審計系統建設,將全市764家一級預算單位全部納入“審計雲平臺”,實現從傳統的財務賬表分析轉變為多個業務數據綜合分析,數據使用“一鍵聯通”,數據審計“一目了然”,率先在自治區實現一級預算單位財政資金審計全覆蓋,大幅提高了財政審計品質和工作效率,為脫貧攻堅、污染防治資金高效使用、防範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分應用讓國土空間管理插上“千里眼”

組建成立內蒙古通遼高分分中心,打造“高分+應用”平臺,為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森林草原資源保護髮揮了技術支撐作用。

2020年是通遼市智慧城市建設融合提升階段,通遼市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按照國家資訊中心量身打造的《通遼市智慧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方案(2018-2020年)》,進一步完善智慧城市體系,拓展智慧政務雲平臺應用,接入全國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臺,加快啟動量子通信城域網、雪亮工程、應急救援平臺等智慧城市重點項目建設,找準服務群眾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滿足人民群眾在衣食住行、教育就業、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生活環境、社會秩序等方面的需要,不斷提升為民服務能力和水準,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