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一場小雪過後,寒氣逼人,但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魯北鎮義和碑村的眾誠菌業有限責任公司雙孢菇種植基地內卻是菇香撲鼻,生機盎然,一棵棵白色滾圓的雙孢菇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忙著採摘成熟的雙孢菇。
“雙孢菇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高檔菌類蔬菜,市場銷路非常好,每平米的産量在30斤左右,按現在的市場行情,一斤雙孢菇可以賣到4元左右,每平方米産值可達120元,基地1萬平米的種植面積,年收入將近120萬元。這茬雙孢菇已經到了採摘的檔口,工人們忙得沒時間喝水,客商也等著裝車外運呢!”説起村裏的雙孢菇種植史,義和碑村黨委書記張子學掰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收入賬。
義和碑村是扎魯特旗第二大村,有1499戶、3380人口,其中勞動人口1908人。以往,義和碑村村民以打工和種地為生,因沒有固定産業,村集體經濟一窮二白、勞動力大量外流,村民收入無法保障。為徹底改變落後面貌,帶動村民共同致富,去年8月義和碑村黨委決定成立村辦企業眾誠菌業有限責任公司,投建食用菌種植廠,大力發展食用菌産業。食用菌廠一期工程建成4棟菌棚和500平方米的制菌車間,生産平菇36萬斤、香菇30萬斤,當年利潤達到了48萬元。
食用菌種植項目帶來的收益,讓村民實實在在嘗到了“甜頭”,也讓村民對産業的發展更加有了幹勁。張子學介紹説,“村民們嘗到甜頭後,還想擴大食用菌種植規模,今年5月份食用菌廠二期工程雙孢菇種植基地開始施工,共籌措資金225萬元,新建完成4棟蘑菇大棚、佔地面積3400平方米,搭建菌床10000平米。從6月份開始悶料、拌料,經過兩個多月的發酵,9月份進入菇棚,12月初10000平米的六層覆土菌床陸續出菇。”
項目的建設在為當地村民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這些工人既有村裏的貧困戶也有普通村民,他們除了按日拿工資外,農忙時還不耽誤自家農活。今年50多歲的村民陳宏華就是其中一位,她笑著告訴我們,到了她這個年齡很多活都幹不了了,但基地的工作很適合,不出家門就有穩定的收入。陳宏華是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她丈夫身體不好,幹不了重活,孩子還要上學,一家人的重擔全壓在了她的肩上。陳宏華告訴記者:“11月份農閒後我便來到基地當了一名採菇員,每天工作近10個小時,每個小時8至10元錢,滿勤+績效一個月收入能達到3500元。對於從未外出打工過的我來説,這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另外,在家門口務工,還能照顧家裏,掙錢、顧家兩不誤。”
村民王超人從建廠初期就與公司簽訂了長期合同,成為了一名技術員,負責雙孢菇和香菇的培育工作。“在農村發展食用菌種植,有很多優勢。”記者與其攀談時,他興致勃勃地介紹,“種植雙孢菇所需的原材料是農村常見的玉米秸稈、畜禽糞便等,産生的廢料還可以生産有機肥,不僅實現了資源的迴圈利用,也為農民解決了秸稈處理難題。”
品質上乘,銷路旺。不一會兒的功夫,工人們身邊的籮筐就被裝得滿滿的,赤峰客商徐殿光從11月份出菇時就來到菌廠等著收購雙孢菇。他説:眾誠菌業有限責任公司種植的雙孢菇外觀漂亮、品質高,打算一直收購。“一車能裝五六千斤雙孢菇,兩天一車,銷往赤峰周邊批發市場,當天拉過去當天就賣完了,品質還是蠻好,口感也不錯。”徐殿光介紹道。
採摘、分揀、清洗、搬運……臨近元旦、春節,工人們依然忙個不停,菇棚裏不時傳出爽朗的笑聲。張子學信心滿滿地説:“下一步,我們計劃引進更好的菇種,完善相關配套設施,把食用菌産業做大做強,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食用菌産業鏈。”
(文:白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