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産業化路徑如何走得精準:寧夏探尋綠水青山點“金”之筆

發佈時間:2019-12-16 11:16:47丨來源:寧夏日報丨作者:毛雪皎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截至2018年年底,寧夏全區特色經濟林種植面積達210萬畝,産值約30億元;林下經濟規模達364.4萬畝,涉及31萬農戶,形成9大系列、20多個品種的林下産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探索生態産業化精準路徑,探尋綠水青山的點“金”之筆。

  春遊山花節,夏覽荷花谷,秋摘果實歸,冬賞六盤雪……

  生態美景,不僅是“打卡”背景,還是産業光景。

  截至2018年年底,寧夏全區特色經濟林種植面積達210萬畝,産值約30億元;林下經濟規模達364.4萬畝,涉及31萬農戶,形成9大系列、20多個品種的林下産品。

  尊重生態規則,遵循産業規律,寧夏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探索生態産業化精準路徑,探尋綠水青山的點“金”之筆。

  山花經濟:生態+旅遊,選準契合點

  每年春天,彭陽縣50余萬畝桃花、杏花次第綻放之時,人頭攢動,車流如織。立足自然稟賦,實現生態資源的保值增值。今年的山花旅遊文化活動,彭陽縣共接待遊客7.06萬人次,綜合收入逾2000萬元。

  “名氣最大的紅梅杏,果肉豐滿,口感香甜,成了咱彭陽的‘名片’。”彭陽縣誌信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志信説。

  一棵杏樹,釋放多重效益:樹添綠,花增色,果豐收……在生態型林業向生態經濟型林業的轉變進程中,改變了山區群眾的傳統耕種習慣,向林果、草畜、蔬菜、勞務等特色産業及二、三産業過渡,實現綜合産出翻番。2018年,彭陽縣林業總産值達3.55億元,其中以杏樹為主的經濟林達56萬畝,産值7900萬元。

  “在梯田裏種出風景、種出效益,以生態建設為産業發展引擎,並使生態建設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彭陽縣林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負責人説。這條産業鏈還在延伸——生態旅遊景區的開發,讓貧困群眾成了景區“上班族”;景區周邊群眾創辦鄉村旅館;引導群眾開發刺繡、根雕等旅遊産品。

  綠水青山引客來。“流量”帶來效益,也提出挑戰:産業開發與自然生態系統承載力的平衡、旅遊接待能力和基礎設施的完善,旅遊文化內涵的持續豐富。

  今年以來,為補齊補強基礎設施項目短板,彭陽縣將開發“智慧旅遊”項目提上日程,並推動智慧旅遊微信小程式、外地遊客觸發短信系統等開發建設。推動完成茹河桃花谷、停車場綠化、農家樂評星定級工作、建設旅遊廁所等項目,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務水準。

  生態+産業,“山綠”與“民富”兼得。2018年底,彭陽縣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9862.5元。

  同樣,中衛市沙坡頭區南長灘的梨花、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的十里紅葉,均以優質生態産品為核心,吸引遊客為美景“買單”,為生態“消費”。依託自然生態優勢,發展相關産業——生態産業化,正在將生態優勢逐步“變現”。

  庭院經濟:生態+産業,找準著力點

  一方庭院,便是一處“綠色銀行”。

  “以前連農藥錢都得向別人借。今年,在自家房前屋後種的紅梅杏,産量2000多公斤,收入近3萬元。”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申莊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黃選體説。

  2017年,黃選體被選聘為生態護林員。每天巡山護林後,接著在自家的7畝紅梅杏園裏“巡護”,還當起了周圍種植戶的“土專家”。去年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與草原局創新開展生態護林員發展庭院經濟林試點工作,為生態護林員送上紅梅杏、梨等經果苗木“紅包”。每戶種植株數不少於30株,一般選擇房前屋後有0.3畝以上的空地,栽植當地適生的蘋果、花椒、棗等20多個品種。啥時施肥、防凍、梳花,都有林業站專家到府指導。

  家家戶戶的庭院經濟林,匯聚成美麗鄉村的風景線。截至今年8月,全區5萬多農戶發展庭院經濟林4.3萬多畝。

  林下經濟:産業+生態,瞄準增長點

  林下的空間,越來越不寂寞。“用牲畜糞便生産有機肥培育土壤,種植中藥材,中藥材為養蜂提供蜜源,秸稈還能喂牛羊,優化肉質。”彭陽縣孟垣鄉黨委書記郭耀武介紹。

  盤活閒置林地資源,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等立體複合經濟,林下經濟讓群眾共用生態建設成果。寧夏萬升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發展林下朝那雞養殖,以五穀雜糧為食,生態放養,光照充足,肉質好,頗受市場歡迎;原州區姚磨村林下經濟示範基地種植紅梅杏3000畝,吸納280戶農戶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在樹下套種金絲南瓜、西蘭花等,社員年均分紅近萬元。

  “特色經濟林和林下經濟,已成為寧夏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的重要途徑,有力推動了強林富民。”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權服務與産業發展中心負責人説。目前,全區已形成了以引(揚)黃灌區為主的蘋果産業帶,以中部乾旱風沙區為主的紅棗産業帶,以銀川、吳忠、中衛等城市近郊為主的花卉産業集群,南部山區形成了以紅梅杏、小雜果、林下經濟為主的産業帶,迴圈相生、協調發展的林下複合經營模式初步形成。然而,部分林下經濟的經營個體,還存在專業技術不足、種養品種單一、産業鏈短等短板。對此,寧夏實施《寧夏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研究與示範》項目,加強頂層設計,突出示範引領,增強經營主體商品化意識,延長産業鏈,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支撐。

  通過“一棵樹”的産業化,推進經濟林産業與旅遊文化、林下種養、餐飲服務等融合發展。未來,寧夏還將充分利用種植基地、示範園區、古樹名木等資源,發展三産融合的經濟林産業綜合體。(原標題:生態産業化路徑如何走得精準——探尋綠水青山點“金”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