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縫補、裁剪……一個個活靈活現的蒙古娃娃就在韓美榮嫺熟的操作中“誕生”了。韓美榮是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協代蘇木西毛都嘎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進車間工作前,她只能靠低保度日。“歲數大了,出去打工也沒地方要。村裏有了扶貧車間,在家門口就能打工賺錢了,一個月2000多元的工資,家裏的活兒還不耽誤,這日子是越過越有味兒了。”韓美榮笑著説。
扶貧車間裏的手工作品
近年來,科左中旗立足實際,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充分發揮行業扶貧優勢,積極調動團委、婦聯、就業局等相關單位,在嘎查村內探索創建了扶貧車間、衛星工廠等,大力發展成本低、收益高、風險小、足不出戶就能賺錢的傳統手工業,充分將蒙古族文化及草原文化融入手工藝品製作中,打造出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實現了“傳承文化+脫貧致富”的雙贏,科左中旗嘎嘎布貝扶貧車間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充滿蒙古族元素的手工藝品
幾年前,西毛都嘎查的韓圖雅發現帶有蒙古族文化特色的手工藝品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就憑藉自己的手藝開了一個小作坊,這便是扶貧車間的雛形。為引導更多閒置勞動力實現就近務工就業,協代蘇木投入55萬元扶貧資金,在原有基礎上成立了嘎嘎布貝扶貧車間,並建設了400平方米加工車間。“農村很多貧困戶都是病患或者殘疾人,不能幹重體力活,也不能長期外出務工,扶貧車間能讓他們在家門口就業,勞動強度低、工作時間靈活,這是最符合他們實際需求的辦法。”協代蘇木黨委書記尹志強介紹道。
貧困群眾在扶貧車間工作
為了擴大扶貧車間規模、讓更多農牧民實現就業,科左中旗各部門也紛紛伸出援手,不僅幫助車間購置了縫紉機、車床、熨燙機、鎖邊機等設備,還舉辦了多期“巾幗脫貧”手工技能培訓班,圍繞手工藝品技術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截至目前,已累計培訓55人。“我們希望通過培訓,帶動更多貧困戶加入民族手工藝品製作行列,讓她們可以用雙手為自己及家人編織出美好未來。”韓圖雅説。
專業老師傳授技藝
嘎嘎布貝扶貧車間裏滴滴嗒嗒的縫紉機聲,編織著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夢。據尹志強介紹,嘎嘎布貝扶貧車間年均銷售手工藝品10000余件,年銷售額達50萬元。借助扶貧車間,西毛都嘎查的10余戶貧困戶和30余戶農牧戶都實現了在家門口務工的增收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