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援疆:六星街上琴聲悠揚傳萬里

發佈時間:2019-11-18 10:52:31丨來源:人民網丨作者: 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當江南的溫婉與巴揚的熱情不期而遇,當江蘇援疆幹部與伊犁各族群眾相互交往交融,一曲援疆讚歌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六星街奏響,悠揚的琴聲伴著援疆情在緩緩流淌。

當江南的溫婉與巴揚的熱情不期而遇,當江蘇援疆幹部與伊犁各族群眾相互交往交融,一曲援疆讚歌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六星街奏響,悠揚的琴聲伴著援疆情在緩緩流淌。

金秋的伊寧市六星街,街巷裏時時傳出悠揚歡快的手風琴聲。遊人穿梭在六星街,都會走進伊寧市歷史與民俗文化陳列館看看,尋著琴聲走上陳列館的二樓就是一個聞名當地的手風琴珍藏館。手風琴收藏者是當地俄羅斯族居民亞歷山大·謝爾蓋維奇·扎祖林。他用40多年時間先後收藏了20多個國家的800多臺手風琴。在其收藏的手風琴中,有1827年産的最古老的琴,也有巴掌般大小最袖珍的琴,還有15個變音器、重達16公斤的琴……

圖為亞歷山大在手風琴珍藏館(攝影:韓婷)

記者了解到,上世紀80年代,亞歷山大子承父業,在伊寧市阿合買提江路經營一家樂器修理鋪,平常做修琴、調音的工作,他的手風琴琴技很好。亞歷山大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擁有一家手風琴博物館,將自己的收藏都展示出來,和琴友們交流,讓更多的人愛上手風琴。為支援伊寧市修建這座1200平方米的手風琴珍藏館,南京援疆資金出資320萬元,讓亞歷山大的夢想成真。與此同時,寬敞、明亮的手風琴珍藏館也成為了六星街民俗旅遊展示的一大亮點。

亞歷山大在用手風琴演奏(攝影:韓婷)

“手風琴看上去不起眼,卻有著極強的穿透力和感染力,拉起悠揚的手風琴,跳起歡快的舞蹈,大家很快就能融入到歡快地氛圍中。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喜歡上手風琴,將這種文化藝術傳承下去。”亞歷山大對記者説。

受亞歷山大的影響,六星街上有了很多手風琴愛好者,大家經常聚在手風琴珍藏館一起交流。2019年3月,7位來自不同的民族的手風琴愛好者正式組建了“六星街民族團結手風琴樂隊”,他們中有民間歌手、藝術學校的手風琴老師、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歌舞劇院的在職演員、中學音樂退休教師……大家因手風琴結緣,都想讓琴聲悠揚傳萬里。

“我們常在手風琴珍藏館裏排練、表演,有遊客來看我們的演出。”亞歷山大説,歡樂的琴聲最容易感染人,手風琴樂隊的名氣也傳播開來。今年4月,收到了央視節目組的邀請,去參加一檔民歌欄目的錄製。5月,又赴南京市開展了多場文化交流活動。期間,樂隊7名隊員用手風琴演奏出一首首新疆民歌,用歌聲向南京市民們展現一個生動、歡快、充滿活力和魅力的新疆。

隨著巴揚手風琴獨奏《伊犁河》的優美旋律響起,廣播劇《琴聲悠遠》在南京城市上空向聽眾娓娓道來兩代援疆幹部和巴揚傳承人之間故事。今年,由南京市文聯策劃,聯合新疆廣播電視臺、伊寧市文聯和南京廣電集團共同出品的廣播劇《琴聲悠遠》,譜寫了一支絢麗多姿的“文化援疆之歌”,經多家媒體播出後,在全國尤其是南京和伊寧兩地産生了良好的反響。它的誕生也是兩地文藝工作者開創文化交融新境界的創作之旅。

“伊寧可以説是手風琴的故鄉,每逢夜幕降臨,孩子就來到柏楊樹下,跟著琴聲一起歡歌、跳舞。伊寧一位聽眾給我留言,他説《琴聲悠遠》喚醒了他塵封許久的手風琴記憶……”伊寧市文聯秘書長常秀玲動情地説,《琴聲悠遠》的熱播在伊寧掀起了手風琴熱,不僅幫助伊寧保護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産,挖掘文化基因,也填補了伊犁廣播劇的空白。廣播劇播出後,在伊犁各族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也讓更多的邊疆人民認識和欣賞了這種藝術形式。

援疆之路,凝聚了南京社會各方的力量,映照出援疆幹部的初心和情懷,也收穫了當地多民族居民的信賴和認同,這份援疆情還將在南京和伊寧兩地綿延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