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成:戈壁“活地圖”

發佈時間:2019-11-15 15:02:24丨來源:人民日報丨作者:付文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孫志成是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管理科科長、高級工程師。從事生態科研保護工作40年來,孫志成走遍了敦煌的山山水水、溝溝岔岔,成了行走在戈壁灘的“活地圖”“資料庫”。

  睡到半夜帳篷被吹走,車正跑著突然陷進沙裏——這不是哪位驢友的偶然遭遇,而是孫志成在野外科考的親身經歷。

  孫志成是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管理科科長、高級工程師。從事生態科研保護工作40年來,孫志成走遍了敦煌的山山水水、溝溝岔岔,成了行走在戈壁灘的“活地圖”“資料庫”。

  “想跟惡劣的自然條件鬥一斗”

  “從小生活在戈壁荒灘,想跟惡劣的自然條件鬥一斗。”1963年,孫志成出生在敦煌陽關林場,林場西邊就是一望無際的庫姆塔格沙漠,“大沙塵暴颳起來時,沒有任何預兆,天突然就黑了”。

  1980年高中畢業後,孫志成進入敦煌縣林業站工作。參加工作不久,他就被單位選派到甘肅省林業學校林學專業學習,1998年,孫志成承擔起了全市林業重點工程、項目的調查規劃設計和自然保護區區劃申報任務。之後6年多,他帶領技術人員走遍敦煌,完成了敦煌4個自然保護區區劃和一系列基礎調查規劃任務。

  短則三五天,長則半個月,孫志成隔三差五就往保護區鑽。長時間在野外考察、巡護,常常面臨不可預知的風險。睡到半夜帳篷被吹走,車正跑著突然陷進沙裏,更不要説蚊叮蟲咬了。2015年5月,孫志成的4名同事在保護區突然遭遇沙塵暴。由於他們對路況不熟,撤退時開到了溝裏,車頭垂直往下摔了下去,萬幸溝底是沙子,只受了輕傷。從那以後,只要跑遠路,孫志成一定帶隊前往。

  多年風餐露宿下來,孫志成成了“活地圖”“資料庫”。今年初夏,他帶領中國林科院荒漠化所組隊的科學考察隊進行野外科考,調查區域、點位哪有樹、泉眼,哪是野駱駝的飲水點、歇息地,哪長什麼植被、有什麼動物,他隨口就能説出來,令大家讚嘆不已。

  “西湖保護區是守衛敦煌的最後一道防線”

  “快看,那就是‘旺旺’。”車行至保護區馬圈灣瞭望站附近時,孫志成突然大喊。窗外,兩峰高大的野駱駝正在覓食。“旺旺今年11歲,小時候脾氣不好,不合群。今天居然和同伴在一起,真奇怪!”仔細觀察了一會兒,孫志成笑著説:“原來是找到女朋友了。”

  野駱駝,全名野生雙峰駱駝,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08年,保護區工作人員救了一峰遺失在沙漠的野駱駝駝羔,孫志成完成從圈養到試驗性放歸的過渡觀測記錄,獲得關於其生活習性、活動範圍等的大量一手資料,並最終促成了2012年9月在保護區舉行的全國首次野駱駝放歸自然行動。

  除了野駱駝,普氏野馬也是孫志成的“心頭肉”。普氏野馬原産于我國新疆準噶爾盆地及甘肅、內蒙古交界的馬鬃山一帶,其野生種群于上世紀60年代滅絕。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實施了“野馬返鄉計劃”。2010年、2012年,敦煌西湖保護區先後兩次放歸了28匹普氏野馬。截至目前,保護區內已觀測到普氏野馬65匹,種群不斷壯大。“普氏野馬是僅存的野馬種類,通過繁育和放歸野化促進種群擴大,能傳承野馬基因,對維護生物多樣性、改良家馬都有極高價值。”孫志成説。

  近年來,敦煌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西湖保護區是守衛敦煌的最後一道防線。”孫志成説,2017年秋季,黨河、疏勒河下泄生態水首次流入保護區,形成3處面積較大的水面,面積約8平方公里,“補給水源,為拯救敦煌西湖濕地、築牢敦煌生態屏障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