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充分發揮科技對長江、黃河大保護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推動青海省江河源區生態環境保護和青海片區駐點跟蹤研究工作。”近日,在青海省西寧市召開的長江、黃河源頭區生態環境保護研討暨長江中心青海駐點現場推進會上,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強調。
成立一年來,長江中心都做了哪些工作?
記者了解到,自2018年國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長江中心”)成立以來,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長江中心的工作已經全面展開,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首先,完善組織架構,成立領導小組和專家組,在沿江各省市設立相應機構。其次,會同三峽集團針對長江保護修復重大科技問題,啟動聯合研究一期項目,項目資金已陸續到位。同時,不斷推進沿江各省市的駐點工作,要求在不同的時間節點有相應的成果産出,為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提供技術支撐。
在此基礎上,長江中心還將組織一系列的技術研討會與現場推進會,以破解駐點跟蹤工作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為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提供解決方案和示範。
長江中心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青海研討會正是長江中心新一輪技術研討會的開端。之所以選擇在青海召開,是因為青海省是長江與黃河的發源地,長江保護修復以及黃河生態保護如何做,源頭區至關重要。
“保護源頭區是全省乃至全國生態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青海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韓德輝説,近年來,三江源區生態保護與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系統結構得到局部改善,草地退化趨勢初步遏制,濕地生態功能逐步提高。 但源頭區生態環境保護仍然面臨諸多挑戰,需要始終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扛起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重大政治責任,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將圍繞成果轉化展開
研討會專設的主旨報告環節,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國家氣候中心等單位的7位專家分別從高寒濕地保護、青海氣候與生態環境變化、長江源頭區冰凍圈與生態環境監測等不同方面交流了研究成果。在駐點跟蹤交流環節,課題負責人、青海省環科院院長翟永洪介紹了青海省駐點跟蹤研究工作方案要點和實施近一年來取得的主要進展。
會議要求,青海省作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品質發展的交匯區,開展駐點跟蹤研究工作意義重大,駐點研究要從整體性和系統性角度,充分發揮好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的協同作用,綜合考慮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的影響,正確把握好近期和長期研究的目標定位。
目前,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已累積了4000多項技術,這些技術對長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都有很強的實用性。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主任任勇表示,下一步,要切實做好區域研究成果整合,加大成果轉化力度,並結合地方需求,提出切實可行的管理與治理對策。
(原標題:長江、黃河源頭區生態環境保護研討會召開 切實抓好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