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將小女兒送進村裏幼兒園,熱孜萬古麗 · 熱合曼加緊步子走向自己的“小天地”——60多平方米的裁縫店。利落地擦了擦縫紉機,插上電源,伴隨著機器發出的“奏鳴聲”,熱孜萬古麗忙碌的一天開始了。
“天氣慢慢轉涼了,最近店裏接了些縫製羽絨服的活兒,一個人忙不開,得讓巴哈依古麗幫忙……”44歲的熱孜萬古麗是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八家戶農場農三隊職工,也是當地有名的“繡娘”。談及從家庭婦女到致富帶頭人的轉變,熱孜萬古麗説,精河縣衛生健康委員會幹部劉華是她的結對親戚,在劉華的幫助下,熱孜萬古麗一家的生活越來越有奔頭,家庭收入也從以前的一年兩萬元增長到如今的15萬元。
熱孜萬古麗(左)與劉華
細心的姐姐為“妹妹”一家打開致富門
“她就是我的親姐姐,給了我們家很多關心和幫助。”熱孜萬古麗邊忙著手中的活兒邊説,“我們家有五口人,以前就靠種20畝棉花維持收入,日子不富裕。”
改變,發生在“姐姐”劉華出現時。
2016年10月16日,新疆召開“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動員大會。自此,新疆民族團結史冊翻開了嶄新的一頁。當年11月,劉華與熱孜萬古麗一家結為“親戚”。
説起相遇初印象,劉華用“勤勞樸實”形容熱孜萬古麗夫妻。
“屋裏屋外收拾得很乾淨,家中的20畝地打理得很好,3個孩子很可愛,也懂禮貌。
雖然夫妻倆話不多,但去他們家裏時,桌上擺滿了吃的,就能感覺到他們的熱情和樸實。”劉華回憶,那天,熱孜萬古麗為家中沙發製作的刺繡坐墊就放在桌邊。
“妹妹一家一直靠種地謀生,一年收入不過2萬元,如果能把家中的地流轉出去,一年土地流轉的收入就有1萬多元,夫妻倆做些別的事,收入肯定比現在高。”劉華説。
這一番話讓熱孜萬古麗和愛人也起了興趣。在多次深入溝通中,劉華建議熱孜萬古麗的丈夫在家中做牛羊養殖育肥,而她可以嘗試接一些繡枕頭、縫被褥的活幫助家庭增收。
有了“姐姐”的鼓勵和支援,熱孜萬古麗一家在2016年年末將20畝地全部流轉了出去,夫妻二人在家中做起了牛羊養殖育肥,熱孜萬古麗的刺繡手藝也為家中帶來了一份收益。
姐妹二人展示刺繡作品
2017年春天,不到半年時間,熱孜萬古麗家便有了近4萬元的可觀收入。
將“增收夢”傳遞給身邊姐妹
嘗到甜頭的熱孜萬古麗也有了新的想法,她想在隊上開一家縫紉店。
“這個想法很好。”劉華為熱孜萬古麗的“上進”欣喜,幫忙為店舖選址、購置設備。
2017年5月,熱孜萬古麗的縫紉店順利開業。
精湛的刺繡縫紉手藝很快為熱孜萬古麗收穫了一批忠實顧客,縫紉店也由原來單純做刺繡抱枕、被褥、桌布等,擴大到製作連衣裙、羽絨服等。
熱孜萬古麗的刺繡作品
“第一個月雖然只有700元的收入,但對我來説,也是很大的鼓勵,那時候姐姐常來看我,幫我找客源,我的營業額一直在慢慢提升。”熱孜萬古麗説。
2019年7月,在劉華的牽線搭橋下,熱孜萬古麗製作的民族特色純手工刺繡馬甲被江蘇一個文藝演出隊看中,訂購了100件。
“現在我一個月能有4000多元的穩定收入,加上養殖的收入,一年家庭收入達到15萬元。”熱孜萬古麗説,“姐姐幫助我們家一天天富起來,我也要像她一樣幫助我身邊的朋友。”
隨著店裏訂單增多,熱孜萬古麗開始把一些工作轉給身邊的姐妹,並以每件成品5-10元的手工費給大家發工資。如今,熱孜萬古麗的縫紉店已與村裏7名婦女建立合作關係。
“我原來也就是在家打理農田、照顧孩子,現在熱孜萬古麗給我分一些縫紉的活兒,一個月能收入800-900元呢。”農三隊職工巴哈依古麗 · 巴吾爾江説。
現在熱孜萬古麗的生活忙碌而充實。近期,劉華又為熱孜萬古麗帶來了好消息——隊裏計劃請老師為大家培訓縫紉技能。
“我一定跟著老師好好學習,多學些技能。明年我打算再添兩台縫紉機,招收四名助手,把縫紉店的生意做得更大更好。”熱孜萬古麗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