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以來,西藏山南人民靠著苦幹實幹巧幹,硬是在“造林禁區”上造林45萬畝,築起了一道長160多公里、平均寬1.8公里的“綠色長城”。
在雅魯藏布江兩岸造林不容易,護林也同樣不容易。
乃東區澤當鎮甲村今年72歲的達瓦堅參,是山南市最早一批護林員;兒子達瓦歐珠27歲從部隊退伍後成為護林員,守護雅魯藏布江防護林已有23年。
以前雅魯藏布江兩岸缺綠,達瓦堅參深有感觸。他説:“過去,春天風大,沙子吹得到處都是,不僅吃的飯裏有沙子,更嚴重的是沙子把莊稼埋了。”
為了改善生態環境,達瓦堅參和村民每年在村子周圍義務植樹,但成活率不高。“村子周圍都種不活,更別提在雅魯藏布江兩岸的沙子裏種樹了。”就在達瓦堅參等人心灰意冷時,傳來了澤當鎮雅魯藏布江邊種出80畝固沙林的消息,那時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守護好這片綠。”
護林員的生活是單調的。“一年多半日子都待在林子裏,工資也不高,很難照顧到家裏。”達瓦堅參説:“幾十年來,有很多人勸我放棄護林員這份工作,但我一直都沒有放棄。因為,這些林子對我們來説太重要了,要是沒有這些林子,我們又會回到 ‘沙吃人’的時代。”
每一天的工作,達瓦堅參都堅持“四看”:“看有沒有人為的破壞、看有沒有野生動物的破壞、看有沒有病蟲害、看土壤水分是不是充足。”
在父親的影響下,兒子達瓦歐珠同樣執著于守護雅魯藏布江防護林。他説:“不管風雨多大,父親每天帶上一塊糌粑就去巡林了,一去就是一天。有時衣服打濕了,鞋子裹滿了泥,累得直不起腰,但第二天照樣去巡林。”
父親的敬業,深深地影響了達瓦歐珠。他心裏想:“要是我成為護林員,父親可能會輕鬆一些。”但是,達瓦歐珠成為護林員後,父親達瓦堅參依然很忙。父子倆像比賽一樣都忙於護林。
達瓦堅參告訴記者,隨著社會的發展,護林工作較過去輕鬆了不少。他説:“過去,巡查全靠步行,‘萬畝林’轉一圈,一天時間就過去了。現在修了便道,用在路上的時間少了。並且,護林也較過去有經驗了,工作沒那麼累了。”
“每年春天,大家都喜歡和我們一塊兒種樹,因為我們種的樹成活率都很高。”雖然不善言談,但從話語中我們感受到了達瓦堅參為作為一名護林員的自豪。他説:“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會堅持護林。”(原標題:“一定要守護好這片綠”——達瓦堅參父子守護雅魯藏布江防護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