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底色繪就文明之城:通遼市科爾沁區加大生態環境治理紀實

發佈時間:2019-10-30 18:05:00丨來源:通遼日報丨作者:布和朝魯 劉玉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以問題為導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搶藍天、還碧水、抓生態,全力以赴攻堅,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

天藍、水清、地潔,是一座城市的生態環境底線。唯有守住這個底線,才能讓廣大人民群眾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把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環境品質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以問題為導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搶藍天、還碧水、抓生態,全力以赴攻堅,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如今,土地青蔥、水體清澈、空氣清新成為常態,科爾沁區實現了向美麗宜居城市的華美轉身,生態環境改善帶給人民群眾越來越多的獲得感。

大氣污染治理 讓藍天常在

莫力廟精品林項目區綠意盎然,站在觀景臺遠眺,是一片碧綠的海洋,可誰能想到,這裡曾是人們揮之不去的“黃色哀愁”。

通遼市林業和草原局科爾沁區分局副總工程師李宏偉介紹,原來這塊林地是一大片沙坨地,寸草不生。通過政府融資、公司化運作,被打造成一個3000畝的精品林項目區。塘槭、梓樹、五角楓等25種樹種,100余萬株林木像一排排整齊挺拔的“衛士”,鑄成一道道“綠墻”。截至目前,科爾沁區有農田防護林網12514條、7.05萬畝,2018年造林8.8萬畝,2019年造林14.9萬畝,23.8萬畝的無立木林地得到了全面的恢復。

自2016年開始,科爾沁區對主城區十噸以下燃煤小鍋爐進行整治,主要通過煤改氣、煤改電、熱水配送、改用生物質鍋爐或拆除等方式降低污染。截至目前,科爾沁區淘汰取締燃煤小鍋爐184台。通遼市生態環境局科爾沁區分局建立長效監管機制,開展定期跟蹤督查,嚴禁已拆除燃煤小鍋爐死灰複燃,對違規新建燃煤小鍋爐等行為堅決予以處罰,實現燃煤小鍋爐管理的嚴格化、規範化、長效化。

嚴管水資源  讓碧水長流

科爾沁工業園區濕地公園人工湖上面野鴨成群,周圍綠樹成蔭。在科爾沁工業園區,隨著入駐企業的不斷增加,目前每天的用水量達到3萬多噸,雖然污水處理廠能做到達標排放,但園區還面臨著水資源匱乏、浪費嚴重的問題。圍繞環保節水這個主題,科爾沁工業園區啟動實施了總投資1.65億元的水資源綜合利用及人工濕地生態一體化項目。目前該項目已向企業提供中水服務。水域面積達到300畝,周邊的綠植達到900畝,形成了一個景觀帶,可以旅遊觀光。污水變清流,真正意義上把水綜合利用起來,讓有限的水能夠用到極致。

在木裏圖鎮鄒家街村農業高效節水項目區,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的專家阿布都卡依木正在用農用小型氣象站觀測當天的降雨量。他説,這個小型氣象站與遍佈在各個角落的土壤墑情感測器共同工作,能準確地判斷作物根系周圍的土壤是否缺水。根據這個氣象站的數據,能準確判斷當天的降雨量是多少,氣溫是多少,並以此來科學判斷這塊地需不需要澆水,澆多少水。

阿布都卡依木所説的這套作業系統就是項目區近期建設完成的智慧灌溉平臺,它的出現讓科爾沁區原有的淺埋滴灌項目在高效節水方面實現了一個質的飛躍。2018年,科爾沁區高效節水建設任務70萬畝,投資5.7億元,重點打造了豐田鎮、錢家店鎮等多個農業高效節水工程項目區。

從政府牽頭推廣,到老百姓口口相傳,淺埋滴灌技術開始在科爾沁區普及開來。2018年到2019年,科爾沁區完成農業高效節水工程107.3萬畝,覆蓋了10個鎮蘇木、5個農牧場的225個嘎查村,受益農戶65803戶,236885人,全區範圍內建立了5個10萬畝以上的核心項目區。灌溉方式的改變使科爾沁區平均地下水位上升了0.47米,實現了多年來的首次回升。

防治並舉 保一方凈土

風景好,風沙也沒有了,這是大林鎮西歸力村村民關相臣這兩年對周邊環境的新認識。2019年西歸力村新增錦繡海棠種植面積450畝,整個大林鎮的栽植面積已達到了7000畝左右。去年,大林鎮錦繡海棠的訂單源源不斷,嘗到甜頭的村民種植經濟林的積極性大大增加。

近年來,科爾沁區堅持以人為本,嚴守生態底線,特色經濟林産業穩步推進,以葡萄、錦繡海棠、大果沙棘、大扁杏為主的經濟林栽植面積已經達到15萬畝。

青山如黛,林城相擁,科爾沁區以生態創建為筆,用心用力繪就了色彩斑斕的精彩畫卷,果樹經濟林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持續顯現,科爾沁區林地面積達101.89萬畝,科爾沁沙地得到有效治理,截至今年完成國家“三北”防護林工程17.4萬畝。一套環境治理“組合拳”,使科爾沁區環境持續大幅改善,“高顏值好氣質”逐漸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