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和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聯合推出的“心繫母親河 養護三江源”大型生態公益項目在京啟動。項目將採用一加一結對認親的方式,動員全社會參與三江源養護行動。
據悉,捐贈5000元,可結對資助一名三江源的生態管護員,進行專業化、職業化培訓,提高他們生態管護專業水準和美好生活建設能力,守護好中華水塔和生態屏障。同時,進行隨機結對,捐贈者通過參與這一項目,交一個三江源的朋友,認一門藏族親戚。
啟動儀式上,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任永祿介紹説,2016年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三江源區域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持續築牢。在建設三江源國家公園時,把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生態保護與精準扶貧結合起來,全面實現了園區“一戶一崗”。目前,共有17211個生態管護員,戶均年收入21600元,對牧民脫貧解困、鞏固減貧成果發揮了保底作用。
任永祿指出,三江源區域的生態管護,離不開牧民管護員的辛勤努力,他們每天都要巡護幾十公里。但是,由於自然和社會原因,他們生態管護巡護基本知識和適應新時期的生産生活技能還比較缺乏,還不能起到示範帶動作用,他們的能力亟需提升。
任永祿認為,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發起“心繫母親河養護三江源”生態公益項目立意高,養護三江源是生態保護的制高點;選點準,通過育人養護生態環境;模式好,一加一結對機制便於參與,公開透明。他希望通過聯合推動這一項目,倡導全社會參與,把生態管護員培育成為新一代三江源保護的傳播者、實踐者、生力軍,進而推進三江源生態保護的長期良性發展。
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理事長兼秘書長汪文斌進行了項目發佈並表示,三江源區域非常大,居住著幾十萬藏族同胞,他們是天然的養護者,是不可替代的。他認為,提高17000多名生態管護員的知識、意識、能力、技術,是三江源養護的關鍵所在,是三江源養護的客觀需要,是廣大養護者的自我提升需求,也是三江源管理的重點難點。畢竟,三江源的養護工作,要由一代又一代三江源人來做!
汪文斌介紹,“心繫母親河 養護三江源”生態公益項目就是瞄準了這一群體,把培養提高他們作為三江源養護的關鍵點。要義是“養護”,保護是基礎,養育是根本。尤其對於三江源這樣的生態薄弱地區,要長久地、系統地、科學地進行養育;核心是“育人”,即通過育人,提升生態管護員的綜合能力,從根本上保障三江源的生態養育;機制是“結對”,即一加一資助,結對認親的參與方式;價值是“補償”,即利益、生態、情感的補償。
根據藏族生態管護員的實際,培訓採用“體己化”內容和“灌蠟式”方法,採用短期、多次、少量、凝固的方式,培訓應知應會的理念、法規,實際操作的方法、技術,提高素質的參訪、互助,增強能力的觀摩、演練等內容。汪文斌特別介紹,在培養生態管護員建設美好生態的同時,注重他們的美好生活建設,專門設置了高原病防治、家庭牧場建設、牧家樂經營以及電商運營等培訓內容。汪文斌説:“我們堅定地認為,只有讓他們生活美好,我們的生活才會美好。那裏雖然是我們的水源地,但卻是他們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園,沒有人比他們更希望三江源變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