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既要生態建設,也要脫貧致富。生態扶貧是將生態保護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的一種扶貧工作模式,也是推進綠色發展、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行動,是實現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的“雙贏”之舉,更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一項偉業。
近年來,內蒙古科右中旗堅持把生態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戰略部署,在“保生態”中“促增收”,統籌解決全旗生態問題與生計問題。在生態保護上,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干預為輔,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在扶貧開發上,認真落實“吃生態飯、做牛文章、念文旅經”的戰略定位,開闢出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産業興”的綠色發展之路,用事實印證了“生態扶貧”的優勢和潛力。
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攝影:國建軍)
天藍 水凈 鳥飛
截至2018年底,科右中旗沙化土地面積由610萬畝縮減至70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提高到63%,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7.64%。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優良天數達332天。
實施生態扶貧戰略,是脫貧攻堅戰略的客觀要求,也是政府以及各族幹部群眾的責任與擔當。要堅定綠色發展理念,進一步加快生態扶貧步伐,以綠水青山繪就扶貧底色,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同時,奮力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科右中旗五角楓自然保護區
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做好科右中旗生態扶貧大文章,關鍵也要抓住“精準”二字。確保政策精準。科右中旗圍繞生態保護的難點痛點,大力實施“三北”防護林,禁牧、禁墾、禁伐“三禁”工作,抓實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重點區域綠化、中南部河庫連通等重點生態工程,因地制宜推進生態扶貧。確保落實精準。扶持企業發展生態産業,實現農村增綠農民增收的目的;通過“穩糧優經增飼草”,舍飼圈養、草原圍欄、規模經營、品種改良,聘用貧困戶護林員等舉措,加大生態補償力度,讓群眾享受到生態保護的紅利;中宣部機關造林項目、螞蟻森林、肉牛産業等重大生態項目的引進,使生態産業成為脫貧致富的有力抓手。
生態扶貧還需久久為功,形成常態化和長效機制。做好科右中旗生態扶貧大文章,既要做好“頂層設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方案和若干意見,還要強化政策引導,採取多種形式深入宣傳“生態扶貧”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讓生態文明的理念入心入腦,化作全民的自覺行動。同時,強化法治意識,運用法治手段鞏固和發展生態建設成果。
植樹造林 防風固沙
實施生態扶貧戰略,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只有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強決心、“滴水穿石”的堅定毅力,全力以赴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與脫貧攻堅,才能建設美麗家園,造福子孫後代。(原標題:以綠水青山繪就扶貧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