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為了保護這片草原而離開。
而今,為了保護這片草原而回歸。
陽光和煦。在群山環抱的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阿日昆都楞搬遷區域溫都爾敦吉管護站,記者見到了今年52歲的護林員布仁倉,他衣服上的黨徽很是顯眼。當年,他就是為了保護這片草原而搬離草原的牧民。
這片草原曾因長期超載放牧不堪重負,導致快速退化,河流斷流。2013年,根據通遼市委、政府的總體部署,扎魯特旗著眼于長遠,下定決心在與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毗連的阿日昆都楞鎮啟動“生態移民”工程,實行全年禁牧禁墾,保住這片科爾沁草原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為子孫後代留下綠水青山。
2013年—2016年間,789戶、2116人全部搬離,阿日昆都楞鎮80萬畝無人無畜封禁保護區就此成立。保護區成立搬遷區域管理辦公室,下設11個管護站,有管護人員130人,其中包括36名黨員。管護人員“全年候”進行全方位管護,守望這片草原。
布仁倉還記得,當初,讓牧民搬離世世代代生於斯、長于斯的草原,大家都捨不得離開。但作為黨員,布仁倉認識到搬離草原是為了保護這片脆弱的草原,於是他帶頭搬離這片草原。
保護區成立後,布仁倉又加入了護林員隊伍,再次回歸,繼續守護著這片養育他的草原。布仁倉對記者説:“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守護著這片生我養我的草原。”
阿日昆都楞鎮搬遷區域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崔永紅開著巡邏皮卡載著記者繼續深入保護區到幾個管護站採訪。皮卡在保護區巡邏道上爬高上低,上下顛簸,跳舞一般,記者幾次腦袋都頂到車頂了。
不過,深秋的保護區風景醉人。禿鷲翱翔藍天,俯瞰著大地。山峰線條壯美,險峻與平滑過渡自然,山體披黃,點綴著一些紅色山丁子、山裏紅以及大片的白樺林。
順著山谷逶迤前進,小溪潺潺流過,這些小溪都是霍林河的支流。崔永紅説:“保護區未成立之前,這些溪水基本上斷流了。才保護幾年,溪水又出現了。”
顛簸了1個多小時,記者到了那仁寶力高管護站,小小的管護站套著小院子,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黨員和西格都楞和幾位護林員孤寂地守護著草原。和西格都楞原來是在這片草原上生活的,保護區成立後,他同樣再次回歸,當上了護林員。
看著草原一天天變好,作為守護者,和西格都楞非常欣慰。他説:“現在比搬遷前好多了,好多年沒見過的動物、植物都再次‘冒出來’了。”“有人會來草原上盜採藥材,還有偷獵,這都是我們護林員巡護打擊的目標。” 和西格都楞説道。
守護著這片草原,也有危險。他還記得,2015年春天,保護區駱駝脖子(地名)那裏的山上發生火災。他們根據統一調度,趕赴現場滅火。突然,風向突然掉頭,大火瘋狂地向他們的隊伍和停車方向撲過來。和西格都楞和同事趕緊跑到車裏打算開車避開大火,結果車“捂住”(陷在泥土裏)了,怎麼都開不走。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和西格都楞和同事們下來,使出渾身的勁兒把車推出來。然後開著車逃離危險。車剛離開,山火就吞噬了剛才推車的地方。和西格都楞説:“現在想起來都後怕,逃出火場後汗流浹背。”
記者繼續前進,在白音敖包圖管護站,屋裏挂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標語。護林員巴圖巴拉是個年輕的小夥,與其他年輕人不一樣,他沒有選擇在城市工作,而是選擇了守護了這片孤寂的草原。
記者問道:“在這裡工作,沒有寬頻,手機信號還不好,多枯燥啊!怎麼還決定在這裡工作?”
巴圖巴拉對記者説:“我在這片草原上長大,特別喜歡草原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所以全家搬遷後,我決定回來當護林員,與草原為伴。”
體驗採訪了3個管護站後,崔永紅開著車從國道304線返回。國道從保護區的山谷間延伸,車輛一路飛馳,山川挺立著,飛速後退,依次向我們道別。
“人退草進”讓草原得以休養生息。經過幾年的努力,如今的阿日昆都楞鎮80萬畝無人無畜封禁保護區已成為扎魯特旗第二大水源涵養區、扎魯特旗最大的優質牧草儲備區、扎魯特旗最具潛力的原生態草原旅遊儲備區,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扎魯特旗北部生態屏障。(文:邵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