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冬”會徽、吉祥物創作背後的故事

發佈時間:2019-10-14 16:27:43丨來源:呼和浩特晚報丨作者:許婷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倒計時125天……作為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重要練兵賽事,全國第十四屆冬季運動會(以下簡稱“十四冬”)的腳步越來越近。

  倒計時125天……作為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重要練兵賽事,全國第十四屆冬季運動會(以下簡稱“十四冬”)的腳步越來越近。這是東道主內蒙古大草原的冰雪體育盛事,也是檢驗我國冰雪運動的重要賽事。如今,隨著大賽聖火火炬在我市傳遞,“十四冬”的印記逐漸出現在大街小巷,其中最常見的便是大會的會徽及吉祥物。此情此景,作為大會會徽及吉祥物的設計者又有怎樣的感受呢?對此,10月12日下午,記者採訪到了這位在我市教師崗位上默默無聞工作著的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藝術系主任包湖林。

安達和賽努的初級造型

  來自會徽的草原訴説

  蒙古語“鄂部勒”,漢語譯為“冬”,這個字詮釋了冬季運動會最直接的含義。於是,在設計“十四冬”會徽時,包湖林便將“冬”字定位為設計主題。

  “一年多前,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從學生那裏聽説了‘十四冬’要徵集會徽及吉祥物設計作品。身為內蒙古人,同時也是蒙古族,我希望用自己所長,為家鄉貢獻力量。與此同時,在提倡全民參與健身運動的當下,我也十分想要表達對於體育強國的贊同之意。於是,就有了參與徵集的實際行動。在設計會徽時,我翻閱了往屆冬運會會徽標誌,發現都在‘冬’字上做文章,於是我也以此為基礎開始尋找靈感。”包湖林説。

  如何讓“冬”字具有草原特色?喜愛蒙古文書法的包湖林,有了用蒙古文來設計的靈感。“蒙古文草書中的‘冬’字與漢字‘冬’在形態上十分接近,完美的無縫對接如天作之合般令人欣喜,所以並沒有浪費太久的時間,我便確認下會徽中的主體‘冬’字用草書蒙古文來書寫,並用奧運五環之色作為主題顏色,對字體進行填充,完成了會徽的設計。”

  蒙古語,是極具內蒙古特色的文化符號,用蒙古語來體現冬季運動會無疑是最直接的。包湖林表示,“鄂部勒”訴説著“冬”,“冬”詮釋著“鄂部勒”,這份從會徽中表達出的草原訴説,定會讓八方賓客感受到內蒙古的親切問候。

  蘊藏在吉祥物裏的民族文化

  裙擺和袖口處露出的卷羊絨,男女蒙古袍上不同的款式,奔跑與蒙古族舞蹈的造型……這些,都是來自於“十四冬”吉祥物設計的細節考究。

手稿

  歷時半年,歷經40多稿,吉祥物的設計可謂是經過了許多次的改變,才最終定為我們如今所看到的兩個胖墩墩的蒙古族男女娃。包湖林説:“我的專業是中國畫,設計吉祥物是我從未接觸過的新領域,所以挑戰性很大。於是我先設立了創作定位,並用中國畫裏工筆重彩的技法去畫圖。”

  來自於內蒙古的吉祥物,那一定要有草原特色,這首當其衝的,不正是蒙古族人嗎?想到此,包湖林便確定了設計的吉祥物形象為蒙古族人。於是,身著蒙古族服飾的蒙古族娃娃便出現在了設計紙張上。從夏季服飾到冬季服飾,從博克造型到手舉火炬造型,從正常孩童身形到胖乎壯實的身形……一遍又一遍的更改,讓吉祥物的形象逐漸飽滿。最終,在經過40多遍的更改後,面對畫紙上的定稿,包湖林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

  “因為是冬季運動會,將人物身上的蒙古族服飾設計為冬季服飾,卷羊絨,厚靴子是最直觀的體現。與此同時,此次體育盛會對於內蒙古自治區來説是大事兒,所以將衣服造型融入了東西兩部分服飾特色,以此表達覆蓋全區的寓意。其中,男娃採用四子王旗察哈爾部落的服飾特色,女娃採用呼倫貝爾布裏亞特部落的服飾特色。而在人物動作上採用象徵運動的奔跑動作和蒙古族舞蹈的標誌性動作。將這些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文化融匯其中,最終確定了吉祥物的整體造型。併為他們取名安達和賽努,寓意‘朋友,你好’,表達好客的內蒙古迎接八方賓朋。”

  被關注+被認可=熱淚盈眶

  “要輕拿輕放,要善待,因為安達和賽努就像是我們自己的孩子!”從他人口中聽到如此愛護吉祥物的話語,不由得讓包湖林心頭一暖,説及此,她熱淚盈眶……

包湖林

  從2018年年初到2018年夏季,這半年時間,包湖林經歷設計、投稿、被選定,她對自己所設計的會徽及吉祥物正式面世而抱有諸多期待,可與此同時,她也十分淡定。“我很期待自己的設計作品問世,但也不是特別的緊張,以至於在發佈會前都不知作何準備。直到我已抵達北京,籌備發佈會事宜後,通過朋友的提醒,才意識到應穿一套蒙古袍去現場,以體現內蒙古人民的特點,可我並沒有準備服飾,於是,朋友們想盡辦法,最終在發佈會的前一晚把蒙古袍運到了北京,遞到我的手中。那時那刻,我是感動的,身邊人的全力支援,時時關注,讓我感受到自己所做的這件事是值得驕傲的。不僅如此,在發佈後,安達和賽努便被陸續製作成公仔等産品進行推廣。有一天,聽到一個老婦人向正隨意放置吉祥物公仔的年輕人説:要輕拿輕放,要善待他們,我真的掉下了眼淚。我相信人們那發自內心的愛護,是對設計者最大的肯定。”

  從教經歷奠定創作基礎

  “太漂亮、太可愛、太不可思議!”這是包湖林對內蒙古民族文化的讚嘆。有人會問,既然能夠設計出既細緻又有內涵的會徽及吉祥物,是否進行過專業的考察呢?這個答案就要從包湖林的本職工作中尋找。

  1987年,包湖林從家鄉通遼來到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學習,1991年開始工作後便從事起藝術教育工作。既然是藝術方面的教育者,不僅需要文化知識的儲備,更需要藝術靈感的源泉。於是,自認為應該承擔起民族藝術傳承的包湖林在這些年間走遍了草原東西部,深入了解了內蒙古的絢爛文化,為自己的教學做積累,沉澱為創作上的知識庫,為“十四冬”的會徽及吉祥物設計奠定了基礎。包湖林説:“很多人問我:通過‘十四冬’,讓人們認識了你,那你會不會已不屑于如今的工作?生活是不是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我的回答是沒有,身為一名教師,我會繼續踏踏實實的去教書育人,為傳承民族文化,為教育出更多優秀學子而努力。”

      (作者: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