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走進“黃牛之鄉”科左後旗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東南部的科爾沁左翼後旗(簡稱科左後旗)是中國草原肉牛之都核心區、遠近馳名的“黃牛之鄉”,是中國西門塔爾牛的發源地和主産區。1953年,當地開始實施黃牛改良工作,經過本交改良、常溫人工授精、顆粒冷凍精液人工授精、細管冷凍精液人工授精四個階段黃牛改良的艱辛歷程,現良種牛比例已達到100%,母牛繁殖成活率從90年代的45%提高到現在的93%。
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養牛産業,推動傳統養牛向現代化轉型,不斷完善全産業鏈格局、優化市場交易環境,創新黃牛産業扶貧多樣化路徑,讓養牛成為拉動畜牧業經濟發展和促進貧困戶增收的重要引擎。
如今的科左後旗養牛戶家中,養的清一色都是改良西門塔爾牛(攝影:中國網記者 楊霄霄)
在科左後旗巴嘎塔拉蘇木,人們世世代代都有養牛的傳統,如今這個蘇木有1.6萬人口、5.6萬頭牛,每人平均3.5頭牛。從早年間的老牛到如今的新品種,從“貧困戶”到“養牛大戶”,這裡的人們正在用現代化的方式改造著傳統養殖,也改造著自己的生活。
在巴嘎塔拉蘇木伊和布拉格嘎查村民浩斯家裏,有一頭養了22年的老牛見證了這一變化。1993年起,浩斯開始對家裏的黃牛進行品種改良並免費為全村的養殖戶提供黃牛配種服務,20餘年間已經改良了三代牛,當年個頭不高、品種不好、價格較低的老牛已經“進化”成了個大、肉多、價錢好的改良西門塔爾牛。同時他還成立了欣盛養牛合作社,帶動貧困戶通過科技化、專業化、標準化養殖,如今浩斯家的牛已經發展到100頭,也帶動了貧困戶增收致富。
有了好品種還要有好銷路。以前科左後旗的農牧民想要賣牛,需要到臨近的通遼市開魯縣甚至吉林省等地,運輸成本大,價格不透明,市場門檻較高。為了讓農牧民將養牛風險降到最低,科左後旗培育出了一大批專業的“牛經紀人”,作為仲介連接市場和當地農牧民,通過牽線搭橋讓農牧民買牛賣牛不再難。
“牛經紀人”在牛市中“牽線搭橋”,打開銷路(攝影:中國網記者 楊霄霄)
科左後旗巴嘎塔拉蘇木百興吐嘎查村民紅石是當地“有名”的牛經紀人,他們會幫助養殖戶選擇合理的時機和價格買牛,再提供技術指導幫助農戶科學養殖,最後通過牛市或者快手平臺打開銷路,讓養殖戶在家門口就可以進行交易。在科左後旗,像紅石這樣黃牛經紀人共有三千多人,嘎查村覆蓋率達到了100%。
養牛要成功,核心在於養殖鏈條要迴圈起來,科左後旗依託黃牛交易市場加快農村牧區黃牛經紀人隊伍建設,形成了養牛——育肥牛——牛經紀人——市場的迴圈産業鏈條。市場在提供相關技術支援的同時,也為牛經紀人提供了更多便利。
在通遼有四大牛市,其中伊胡塔牛市以交易量大、管理規範、西門塔爾牛品質高而聞名。據了解,伊胡塔牛市年交易牛頭數超50萬頭,年交易額超50億元。伊胡塔牛市總經理李永健説,他們的目標是通過培育壯大經紀人隊伍,通過伊胡塔牛市的平臺,把後旗的黃牛銷往全國各地。
在通遼伊胡塔牛市,甫一開市,來自全國各地的買主立刻蜂擁進來選購中意的牛只(攝影:中國網記者 蘇文彥)
據了解,為了加固黃牛産業鏈,科左後旗財政每年拿出1000萬元加大棚舍、窖池等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糧改飼”和秸稈再利用,支援黃牛産業發展。截至目前,科左後旗全旗黃牛存欄81萬頭,擁有3家黃牛産業重點龍頭企業、22家標準化養殖場,建成年交易40萬頭以上的黃牛交易市場2個,已經形成一條成熟運作的黃牛全産業鏈。目前,科左後旗近1.1萬戶貧困戶通過養牛脫貧,每人平均養牛2.3頭,既解決了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的問題,還讓他們有事做、有收入。
(記者:肖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