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小康家園住宅樓,貧困戶陳秀華正在廚房裏忙活,家裏衛生間內洗衣機嗡嗡作響、客廳的地磚乾淨锃亮、寬敞的臥室溫馨舒適……這樣一個漂亮的新樓房,誰能想到這是一個貧困戶的家?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奈曼旗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正確處理好扶貧搬遷向城鎮聚集和向生産資料富裕、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地區聚集的關係,通過積極落實産業政策、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等,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奈曼旗黃花塔拉蘇木易地搬遷
搬出來的好日子
位於鎮區5公里外的向陽所村是重點貧困村,家住在偏僻的山溝裏,陳秀華和丈夫一家4口平時只靠種地維持生計。由於是山區,一直以來,家裏的10畝耕地也只能“靠天吃飯”。兩個女兒一個在外地讀大學,一個在鎮裏讀小學,兩個孩子的生活費用是家裏的最大支出,已有已有30多年房齡的老房子,更是陳秀華的一塊“心病”。
“看著別人家紛紛建起了新房,我真是羨慕!”動輒十余萬元的建房費用讓陳秀華只能望“房”興嘆。
2018年5月份,青龍山鎮開始啟動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按照搬遷戶住房建設面積每人平均不超過25平方米、戶均自籌不超過1萬元的標準,對全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集中安置,引導搬遷戶參與甘薯産業、設施農業發展,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帶動幫助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
“誰能想到1萬元能住到新房子呀?做夢也想不到!”2018年,根據政策,陳秀華一家分到了一套兩室兩廳100平米的樓房。2019年春節前,陳秀華一家高高興興地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樓,她也更有了幹勁。
在向陽所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陳秀華將家裏的耕地承包了出去,來到位於新樓房後面的騰格裏溪公司長期務工,月工資2000多元,丈夫則在鎮裏的建築施工隊幹活,每月也掙3000多元。
昔日生活換新顏
在黃花塔拉蘇木,住進新房的胡玉坤別提有多高興了。“從農村搬到這裡,方方面面都變得好多了,做飯方便多了,不用燒柴火了,冬天樓房特別暖和,在鎮裏購物方便,想買啥就買啥。”胡玉坤滿臉笑著。
胡玉坤是奈曼旗黃花塔拉蘇木哈日特斯格村的貧困戶,走進如今的胡玉坤家,寬敞明亮,乾淨整潔,兩室一廳75平的空間,各种家具應有盡有,女兒在外地上大學,平日裏胡玉坤和老伴生活在這裡。考慮到胡玉坤身體原因不能幹重活,村幹部在小區裏給他找了一份物業加保安的工作,每月3000元,胡玉坤昔日的生活換了新顏。
胡玉坤所住的鴻和家園是黃花塔拉蘇木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小區總佔地面積62畝,其中建築用地29.1畝,産業用地32.9畝,建設住宅樓4棟,産業用房2棟,溫室大棚8棟,小區綠化率35%,小區裏設黨員服務站、老年活動室、扶貧車間,惠及全蘇木22個嘎查村。
科學規劃下好棋
扶貧搬遷表面上是人的遷移,背後是人所在生産生活環境的變遷,考驗的是一個地方的規劃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做好移民搬遷工作,做到實施一個搬遷項目、安置好一方群眾、實現一方人脫貧。”
近年來,奈曼旗堅持“以産帶遷”“以業促遷”,2016年至2018年,全旗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有841戶2554人、同步107戶393人,其中2016年項目實施建檔立卡231戶752人、同步80戶244人;2017年項目實施建檔立卡281戶911人、同步27戶149人;2018年項目實施建檔立卡329戶891人。項目涉及6個蘇木鎮場、63個嘎查村(分場),安置方式為行政村內就近集中安置、依託小城鎮集中安置,建設11個安置點、948套住房。已全部交付使用。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搬遷人口安全飲水、出行、用電、通訊、廣播電視等生活需要得到基本滿足,享有便利可及的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上學難、就醫難等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同時,搬遷人口就業渠道大幅拓寬,收入水準明顯提升,確保搬遷戶搬的出、穩得住、能發展。
(文: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