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草原的西部邊緣,沙丘起伏,橫亙不斷。美麗富饒、繁華喧鬧的東明鎮就坐落在國道111線旁。叫來河水九曲十八彎繞過鎮西,順著沙丘的開闊地帶,向南緩緩地流淌,生生不息。
説起東明鎮,與一位英雄的名字密不可分,他的名字叫梁東明。
1946年12月29日淩晨,在劉家茶館鎮的突圍戰中,中共奈曼旗委宣傳部部長梁東明英勇奮戰,犧牲在叛匪的槍口下,將鮮血灑在了科爾沁草原上。
……
1919年9月25日,梁東明出生在廣東省廣州市一個普通的教師家庭。學生時代的梁東明,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大規模的侵華戰爭,廣州也遭到了日本飛機的狂轟濫炸。正在讀書的梁東明滿懷一腔熱血,四處奔波,上街張貼抗日標語、散發傳單。通過閱讀進步書刊和親身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梁東明認識到國民黨反動當局的“速勝論”是欺人之談,唯有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戰爭才是挽救國家命運的唯一道路。
1938年,梁東明瞞著在香港避難的父母,從廣州登上了去往長沙的列車,前往延安。經過20余日的長途跋涉,終於在7月23日到達陜北公學構邑分校,開始了革命生涯。8月15日,他給父母寫去了第一封信,也是最後一封信。“我感謝父母對兒子的撫愛,我這樣不辭而別會傷您們的心,但作為一名祖國的兒子,為國家的興亡而奔赴抗日前線是完全應該和值得的。”他在信中最後寫道。
陜北公學的生活條件極為艱苦,住窯洞、吃小米。但梁東明在這裡生活學習得很充實愉快。他説:“這裡的物質生活是艱苦,但不死板,我不感到苦悶。因為這裡是培養中國優秀青年的營壘,他們將為祖國的事業而奮鬥。”
1940年,梁東明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不久,他被送到延安中央黨校深造。1942年,梁東明和一起工作、戰鬥的婦女幹部劉玉春結成革命伴侶。第二年,他們迎來了愛情結晶——兒子梁小紅。
1945年,梁東明夫婦響應黨的號召,來到東北在阜新地區工作。1946年3月,梁東明從黑山縣調到科爾沁草原西部的奈曼旗工作,任奈曼旗委第一任宣傳部部長。
梁東明到奈曼旗後,經常深入到群眾中去,發動和組織廣大農牧民開展鋤姦反霸和減租減息運動。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使他無暇照顧身體孱弱的妻子。就在梁東明在八仙筒搞減租減息工作時,劉玉春的病情加重了。組織讓他立即回家照顧,終因工作難以脫身而未能成行。不久,劉玉春因醫治無效而病逝。為了黨的事業,梁東明妥善地處理了妻子的後事,又回到了八仙筒,並將年僅4歲的兒子委託給一位老鄉撫養。
東北歷來匪患猖獗。1946年入秋後,以梁洛不等、噶斯拉、金寶昌為首的土匪,經常出來作惡,破壞減租減息運動,殺害地方工作人員和農會幹部。12月28日,梁東明帶領53名幹部戰士到劉家茶館調集支前物資。夜裏,大地主李耀明派人給大土匪頭子梁洛不等報信,梁洛不等集合了他的全部匪徒將劉家茶館團團圍住。梁東明得知後,立即組織突圍,但遭到匪徒機槍的猛烈狙擊,無法突圍出去。
天剛濛濛亮時,為保護群眾生命財産的安全,梁東明當機立斷,帶領部隊向鎮外突圍,把土匪引到劉家茶館東南的沼澤地裏。梁東明帶領警衛員李國坤和于德水等6名戰士斷後,掩護區委幹部和戰士突圍。負責掩護的5名戰士相繼犧牲,梁東明身上也中了數槍從馬上掉了下來。警衛員李國坤見狀立刻跳下馬衝到梁東明面前,想抱他開工一起衝出去。但梁東明用微弱的聲音對他説:“來不及了,我不行了。你身上的公文包比生命更重要,你一定把它交給黨組織。”這位年僅27歲的革命戰士永遠地閉上了眼睛,把青春和熱血灑在了劉家茶館這片土地上。
為了紀念梁東明烈士,當地的黨組織于1958年把劉家茶館改名為東明鎮。1968年11月1日,中共東明鎮委員會、東明鎮人民政府為梁東明烈士建了紀念碑。1982年9月又進行了改建。2000年12月,梁東明烈士陵園被命名為“東明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奈曼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現如今,每逢清明節,人們都要手捧鮮花來到梁東明墓前祭掃、致哀。梁東明的名字就像一盞不滅的燈,永遠在人們心中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