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巴圖,自2018年4月被組織選派到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東明鎮達木嘎筒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援下,在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摸索出一條凝聚當地群眾智慧和民心、具有地方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
抓黨建,努力建設一支團結向上的黨支部。調整優化村幹部。村幹部是村級發展的“領頭雁、帶頭羊”,選優配強村幹部對達木嘎筒村這樣的深度貧困村顯得尤為重要。我配合鎮黨委以村“兩委”換屆和換屆“回頭看”工作為契機,著力優化村“兩委”班子結構,堅持競爭、擇優的原則,選優配強了新一屆黨支部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強化黨員教育,引領觀念轉變。以精準扶貧為主線,規範落實“三會一課” 制度,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點帶面,使黨的好政策根植群眾心中。積極推進“村企對接”“村校對接”,先後邀請九彩生物科技公司、內蒙古蒙珍林産品公司的企業家和內蒙古民族大學教授來村裏考察,並與村民面對面交流,開闊村民視野,激發村民創業熱情。通過黨員和致富能手帶頭,當年全村種植紅幹椒1000多畝、無立木林地套種款冬花100多畝。同時,工作隊率先發展庭院有機蔬菜種植基地2處、4畝,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範作用。
創新黨建工作載體。及時組織召開第一書記、駐村幹部、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和村民代表座談會、學習會、研判會,開展第一書記與黨員談心談話、黨員包聯貧困戶等活動,使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加強,讓貧困群眾真正感受到了黨的關懷和溫暖。
在精準識別方面嚴把政策關。深入開展精神扶貧和“扶智”“扶志”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嚴格執行“兩不愁、三保障”識別標準,執行退出工作程式,及時公佈研判結果。全村貧困人口從299戶、880人減少到4戶、15人。
在精準幫扶方面下“繡花”功夫。貧困戶老徐身患癌症,在北京住院期間花了8萬餘元的醫療費,這筆“鉅款”壓得一家人喘不過氣來。針對他家情況,我們在醫療方面,幫助他報銷合規醫療費6.7萬元;住房方面,爭取危房改造補助3.5萬元,新建磚房60平方米;産業幫扶方面,根據本人意願,安排他擔任護林員,年收入1萬元;金融扶持方面,幫助他申請貼息貸款5萬元,發展肉羊養殖項目。在黨的政策關懷下,在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老徐信心滿滿,對未來充滿希望。一年來,我和工作隊成員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為9戶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每戶購買2口豬,由農戶飼養,訂單回收;帶頭示範引領種植綠色蔬菜4畝,帶動40余戶貧困家庭發展“訂單蔬菜”;引導留守婦女發展“訂單刺繡”,拓寬增收渠道。同時,強化社會扶貧,協調愛心企業為殘疾人和老年人捐贈了價值6萬元的醫療器械;為村幼兒園捐贈了價值1萬元的少兒讀物;協調單位為包聯村製作27塊宣傳展板;協調項目資金123萬元實施安全飲水改造提升工程;協調項目資金200萬元實施街巷亮化工程和農村垃圾綜合整治工程;引導全村常住人口積極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目前參保率均達到100%。
在壯大集體經濟方面持續發力。通過建立村級資産管理臺賬,盤活集體資産,實現集體經濟收入清零遞增。協調內蒙古百年酒業捐贈10.5萬元購買7頭奶牛入股合作社,村集體年分紅9800元。協調項目資金10萬元建設20千瓦村部屋頂光伏項目,村集體年收入達1.5萬元以上。建成1兆瓦村級光伏電站,投産後,年集體收入可達10萬元以上。
抓項目,為鄉村振興打基礎。堅持規劃引領,因地制宜制定《脫貧攻堅和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確定2018年為脫貧攻堅年,2019年為産業振興年,2020年為鞏固提升年,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制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堅持項目帶動。協調項目資金275萬元建設保鮮庫及果蔬田園綜合體,項目已完成用地預審和方案審批工作,即將開工。引進內蒙古蒙珍林産品公司助力林産業發展,目前已簽訂3000畝無立木林地合作協議,計劃種植珍珠油杏2800畝、雞心果200畝。邀請北京新發地客商助力産業發展,與東明鎮簽訂無籽西瓜、沙果、葡萄市場價保底回收協議,為深化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綠色果蔬産業注入了“強心劑”、吃下了“定心丸”。
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産業扶貧更是一項系統性、複雜性的工程。在前進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溝溝坎坎,但是我堅信,只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一定會帶領群眾走上一條脫貧路、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