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

發佈時間:2019-08-29 16:48:51丨來源:青海日報丨作者:宋明慧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今年6月11日,青海省政府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正式啟動,青海開啟了生態保護新紀元。

  今年6月11日,青海省政府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正式啟動,青海開啟了生態保護新紀元。
  青海是我國重要生態功能區,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南有“中華水塔”三江源,孕育了長江、黃河、瀾滄江,北有中國西部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祁連山,在全國生態安全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016年,全國第一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在青海省啟動,到目前各項工作已走在全國前列,所取得的成果具有示範作用,具備了先行優勢;2017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目前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管理局已正式掛牌,體制試點有序推進。
  青海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突出強調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到目前青海在全國率先開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這是青海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化自然資源資産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作為。
  江源極地展大美
  三江源頭重現千湖美景,濕地面積躍居全國首位;黑土灘治理區植被覆蓋度由治理前不到20%增加到治理後的80%以上;藏羚羊數量由上世紀80年代的不足2萬隻恢復到7萬多只;
  ……
  在青海生態文明建設史上,這是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續寫的輝煌一筆。
  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正式落地青海,在高海拔、生態脆弱的三江源地區開展體制試點,是為青海出的一道迎合青海乃至全國發展實際需求的重量級“考題”。
  2018年年初,《三江源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正式公佈,標誌著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步入建設階段。這體現青海在迎接這場生態文明建設“大考”中,嚴格貫徹中央路線方針政策,始終堅持三江源區生態保護、民生改善、綠色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統籌推進,矢志不渝確保了“一江清水向東流”。
  當前,確定的31項任務已基本完成,“一年夯實基礎工作,兩年完成試點任務”的目標已實現,“五年設立國家公園”的條件已經具備。
  明確目標、求索創新,打造可複製、可推廣的“三江源”樣板,青海突破條塊分割、管理分散的傳統模式,組建了省州縣鄉村五級國家公園管理實體,行使主體管理職責,基本解決了“九龍治水”和“監管執法碎片化”問題。並對3個園區所涉4縣進行大部門制改革,整合林業、國土、環保、水利、農牧等部門的生態保護管理職責,全面實現集中統一高效的保護管理和執法。
  探索建立和諧共生的參與機制,創新設置並實施生態管護公益崗位,充分調動牧民群眾保護生態的積極性,園區共有17211名生態管護員持證上崗,全面實現了“一戶一崗”,戶均年收入可增加21600元。
  在此基礎上,青海先後累計投入22.5億元資金,重點實施了生態保護建設工程、保護監測設施、科普教育服務設施、大數據中心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一步強化園區管護能力。
  且持續加大生態環境執法監督力度,建立了生態保護司法合作機制,積極構建了生態公益司法保護和發展研究協作機制,成立了玉樹市法院三江源生態法庭,組建成立了三江源國家公園法治研究會,建立了三江源國家公園法律顧問制度,增強了依法管園建園的水準。
  同時,不斷深化與科研、非政府組織等戰略合作關係,青海省政府與中科院組建成立了中科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設立院士工作站,強化三江源國家公園科研和技術水準。
  體制試點以來,青海組建成立了三江源國有自然資源資産管理局和管理分局,開展了三江源草地、林地、濕地、地表水和陸生野生動物資源的本底調查,建立了三江源自然資源本底數據平臺,發佈了三江源國家公園地表水、草地、林地、野生動物等自然資源本底白皮書。
  如今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容貌”已煥然一新,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得到初步遏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區生態環境狀況持續好轉,生態保護體制機制日益完善,農牧民生産生活水準穩步提高,生態安全屏障進一步築牢。
  祁連山下好風光
  今年,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監測到5隻雪豹同框畫面的新聞一經向社會發佈便引起強烈反響,大家紛紛點讚近年來祁連山青海片區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成效,此次還監測到了罕見的豺、荒漠貓等珍稀、特有野生動物。
  祁連山作為25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之一,有效阻擋了四大沙漠的匯合,千百年來始終維繫著沙漠綠洲的生態平衡。
  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啟動,無疑彰顯了祁連山重要的生態地位和在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中的重要價值。體制試點以來,青海在成立由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青海片區實施方案》等工作基礎上,穩步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制定了日常巡護管理、手持巡護終端等工作制度,並及時啟動開展國家公園立法工作,現已擬定《祁連山國家公園條例(初稿)》,為國家公園依法保護管理、推動法制化建設打下了基礎。
  目前,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工作基本完成,調查成果順利通過國家專家組評估驗收,正在落實成果交付工作;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工作紮實推進,制定了《青海省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制度(試行)》,建立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實物量賬戶核算體系,完成賬戶表等試編工作。同時,認真落實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將試點區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門源回族自治縣作為試點,編制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實施細則等制度,科學劃定自然生態空間。
  體制試點以來,青海著力打造“生態保護高地”,探索建立“村兩委+”為基礎的社區參與共建共管共用機制,以村兩委為支撐點,在四縣市選取9個試點村,建立保護宣傳工作機制,簽訂《“村兩委+”共建共管協議書》,及時宣傳學習國家相關政策和祁連山國家公園試點工作動態,切實增強國家公園保護管理力量。
  幾年來,青海著力打造“生態文化高地”,成立了青海省祁連山自然保護協會,充分吸納社會力量和相關專業人才參與祁連山國家公園宣傳教育推廣、生態文化研究展示以及相關平臺建設。
  同時,青海還著力打造“生態科研高地”,推動祁連山國家公園成為青海首個納入國家林草局第一批50個國家長期科研基地的保護地機構,還成立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研究中心”。
  在此基礎上,青海不斷加快構建生態環境監測評估體系,順利完成了2018年度雪豹監測任務,獲取雪豹影像資料957份,並在國際重要濕地申報工作中時隔30年後再次記錄到“鳥中大熊貓”黑鸛,反映出祁連山生態環境的持續健康向好。
  國家公園省建設顯青海魅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中央深改委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指導意見》,這為青海省建設國家公園示範省指明瞭前行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青海,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條件得天獨厚、基礎已經具備。
  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啟動大會召開後不久,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迅速召開。
  當前,建設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已從戰略部署跨入建設階段,帶著時代發展的重大使命,國家公園示範省就要在高原大地上茁壯成長。
  加快推進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到目前,三江源和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加快推進,青海湖和崑崙山兩個國家公園規劃也正在抓緊編制。
  為積極推進國家公園省建設能夠更好更快在全國發揮示範引領帶頭作用,青海省已起草完成了《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總體方案》,組織起草了《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實施方案》,梳理總結了45項具體工作,明確了部門職責、制定了時間表、提出了工作要求。
  同時,還編寫了《青海自然保護地調查評估整合及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總體規劃工作方案》《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制度標準體系研究項目工作方案》,全面系統制定了示範省建設前期工作的內容、步驟和資金用途,積極協調並落實政策資金,支援示範省建設工作。
  為統一標準、科學合理的指導全省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工作,建立自然保護地分類新體系,青海省委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設計院開展了全省自然保護地制度標準研究工作。
  目前,該項工作已全面開展,計劃將於今年完成《青海省自然保護地調查評價方法研究報告》《青海省自然保護地分類標準》《青海省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辦法》等十個標準制度辦法制定,為全國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建設提供“青海方案”。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600萬青海兒女正在用新時代畫筆雕琢青海這塊大美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