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如何參與中國國家公園建設?8月19日至20日在青海西寧舉行的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上,相關專家、企業家和生態保護志願者表示,公眾應積極參與國家公園設立、建設、運作、管理、監督等各環節,實現國家公園的全面共治、全民共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辦公室副主任唐芳林説,社區與國家公園的依存關係包括地理依存、經濟依存和文化依存,由此産生了社區與國家公園的矛盾、衝突、協調與共管關係。
“中國人口眾多,國家公園難免有人口分佈,如西部有大面積的荒野,但社區貧困,東部生物多樣性豐富,但人口稠密,”唐芳林説,“應該通過自然保護地科學分類,實行差別化的政策和管理措施,注重社區和民生建設,解決國家公園巡護問題和農牧民脫貧問題,實現‘生態美、百姓富’的目標。”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辦公室副主任唐小平説,應引導當地居民、專家學者、企業、社會組織等積極參與國家公園設立、建設、運作、管理、監督等各環節,依託高等學校和企事業單位等,建立一批國家公園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健全自然保護地社會捐贈制度。
青海原上草自然保護中心創辦人阿旺久美説,通過自己長期實踐,應考慮從企業的産品中尋找相應産品,應用到社區保護層面,如數據傳輸的終端産品,用於巡護的車輛、服飾等,還可以多方共同開展公益項目。
“曾經,藏羚羊的獵殺引起了我們很大的震動。2002年左右,我們就參與到了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裏的生態保護工作當中。”參會的恒源祥集團總經理陳忠偉説,“我們在可可西裏索南達傑保護站建立了一個保護野生動物的基地。之後,看到藏羚羊越來越得到社會廣泛關注,藏羚羊數量也持續攀升。”
“我們還關注並參與到了對可可西裏生態保護者的保護。”陳忠偉説,“自己幾次奔赴可可西裏,那樣的生態環境可能真不適合人類生存,但保護者卻堅守在那裏,他們應該得到保護。”
以可可西裏為例,陳忠偉表示,當地生態保護及研究手段相對落後,應該多方加強合作,並利用自身資源,向外界推廣可可西裏,共同保護生態。
中咨集團生態技術研究所專家何平認為,中國的國家公園高度重視社區發展,如提出探索公益治理、社區治理、共同治理等保護方式,正不斷推行參與式社區管理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