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然保護地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發佈時間:2019-08-23 09:43:02丨來源:新華網丨作者:李琳海 王浡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目前我國開展了三江源、祁連山等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中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對於加強自然生態系統保護修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重要意義。

  在青海西寧召開的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是我國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來舉辦的首屆國家公園論壇,集中展示了我國在自然保護地建設方面所做的努力與取得的成果。

可可西裏索南達傑保護站藏羚羊救護中心裏的小藏羚羊(2017年8月15日攝,攝影:張宏祥)     

  1956年,位於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的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
  1979年至1998年,我國的自然保護地建設步入正軌,形成一定數量的自然保護區。改革開放後,我國的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遺産保護事業快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建立了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文化遺産、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多種類型保護地,基本覆蓋了我國絕大多數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遺産資源。
  1994年,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自然保護開始有了法律依據。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從十個方面規劃生態文明建設,描繪了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藍圖。
  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2015年初,我國出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
  2019年6月,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
  北京大學保護生物學教授呂植説,國家公園是我國自然保護地最重要類型之一,屬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的禁止開發區域,納入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管控範圍,實行最嚴格的保護。“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希望打破‘各自為政、條塊分割、九龍治水’局面,最終實現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的原真性與完整性。”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張建龍指出,目前我國開展了三江源、祁連山、大熊貓、東北虎豹等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中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對於加強自然生態系統保護修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爭取到2020年基本完成國家公園試點任務,為全面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積累經驗。”張建龍説。
  專家表示,未來隨著國家公園試點的不斷深入,各地將提升生態服務功能,提高生態産品供給能力。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説:“國家公園未來要充分發揮其公益性,與每一個國人分享國家公園的生態效益、教育資源和文化內涵,併為全球生態治理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