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做“樞紐” 推動科左後旗黃牛全産業鏈發展

發佈時間:2019-08-16 14:34:38丨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丨作者:楊霄霄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科爾沁左翼後旗(科左後旗)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東南部,是遠近馳名的“黃牛之鄉”。這裡是中國西門塔爾牛的發源地和主産區,多年來大力發展養牛産業,不僅幫助當地農牧民實現脫貧增收,還為科爾沁黃牛打響了名號。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記者 楊霄霄)科爾沁左翼後旗(科左後旗)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東南部,是遠近馳名的“黃牛之鄉”。這裡是中國西門塔爾牛的發源地和主産區,多年來大力發展養牛産業,不僅幫助當地農牧民實現脫貧增收,還為科爾沁黃牛打響了名號。

在通遼有四大牛市,其中伊胡塔牛市以交易量大、管理規範、西門塔爾牛品質高而聞名。據了解,伊胡塔牛市年交易牛頭數超50萬頭,年交易額超50億元(攝影:中國網記者 楊霄霄) 

8月8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科左後旗的伊胡塔牛市,兩邊入口處已經熙熙攘攘站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買家和“黃牛經紀人”,十點開市鈴聲一響,他們便一路小跑著衝向牛棚快速挑選並下單。在這裡交易,講究經驗和“眼疾手快”,有時看上一頭牛,但還想貨比三家,等繞場一週回來,你心儀的那頭牛可能已經被人買走了。

每月逢二、五、八、十日是伊胡塔牛市的交易日,上午十點準時開市。8月8日上午,入口處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買主(攝影:中國網記者 楊霄霄) 

在通遼有四大牛市,其中伊胡塔牛市以交易量大、管理規範、西門塔爾牛品質高而聞名。據了解,伊胡塔牛市年交易牛頭數超50萬頭,年交易額超50億元。每月逢二、五、八、十日是這裡的交易日,上午十點準時開市。為保證交易牛的健康狀況良好,牧民需在開市當天提前把牛送到牛市進行體檢,整個市場一萬多頭牛,全查完一遍需要至少一個半小時,確認無病後方可入市。“在我的市場,是不允許病牛交易的。”伊胡塔牛市總經理李永建態度堅決,“一旦發現就是開除,不準入市,以後也沒有機會再來”。

來自巴嘎塔拉蘇木的白永勝是伊胡塔牛市的“金牌”賣家,也是當地的養殖大戶,在快手平臺上擁有2萬多粉絲(攝影:中國網記者 楊霄霄) 

伊胡塔牛市成立於2010年8月,最初就是為了給周邊農牧民提供便利,連接市場,搭建一個當地的黃牛市場交易平臺。以前科左後旗的農牧民賣牛難,需要到開魯或吉林等地跨市賣,運輸成本大,價格不透明,對貧困戶而言進入市場門檻太高。牛市成立後,這裡培養出一批專業的“黃牛經紀人”,他們作為仲介,主要負責連接市場和當地農牧民,讓牧民們的牛有銷路,在家門口就可以和各地買主進行交易,成交後買賣雙方各支付牛市20元,不成交不收取任何費用。

來自巴嘎塔拉蘇木的白永勝是伊胡塔牛市的“金牌”賣家,也是當地的養殖大戶,在快手平臺上擁有2萬多粉絲。圖為白永勝的養牛場(攝影:中國網記者 楊霄霄) 

來自巴嘎塔拉蘇木的白永勝是伊胡塔牛市的“金牌”賣家,也是當地的養殖大戶,在快手平臺上擁有2萬多粉絲。記者見到白永勝時,他的養牛場裏還有買主在等著看牛,“早上剛賣了24頭牛,這邊來人要看牛,我就回來了,十一點多還得回牛市。”白永勝告訴記者,“我2017年開始玩快手,看別人發小視頻,我就發發我的牛。最開始沒想著賣,後來問的人多了,經常發私信(諮詢),再來我這看牛買牛”。白永勝把牛按照品質和大小分成不同價格檔位,通過快手進行直播,這樣買家可以根據價位選擇或者直接來現場挑選。白永勝坦言,他的生意好主要是靠保證牛的品質,不賣病牛,“他們來買牛,牛拉回去人一看就知道是好牛,所以他周圍的人也會來買,口口相傳。”隨著生意越做越大,白永勝雇了周邊的農牧民幫忙打理養牛場,其中還有三位是當地的貧困戶,一位做管理員,另外兩位是飼養員。

伊胡塔牛市年交易牛頭數超50萬頭,年交易額超50億元。每月逢二、五、八、十日是這裡的交易日,上午十點準時開市。圖為伊胡塔牛市內景(攝影:中國網記者 楊霄霄) 

目前,科左後旗有近1.1萬戶貧困戶通過養牛脫貧,每人平均養牛2頭,既解決了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的問題,還讓他們有自己的産業,有事做有收入。近年來,為解決無勞力能力貧困戶增收問題,科左後旗堅持“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産業走”的原則,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將扶貧資金注入到黃牛産業當中,有效扶持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改善生産條件,加快脫貧步伐。

伊胡塔牛市年交易牛頭數超50萬頭,年交易額超50億元。每月逢二、五、八、十日是這裡的交易日,上午十點準時開市。圖為伊胡塔牛市內景(攝影:中國網記者 楊霄霄) 

伊胡塔牛市年交易牛頭數超50萬頭,年交易額超50億元。每月逢二、五、八、十日是這裡的交易日,上午十點準時開市。圖為伊胡塔牛市裏買主挑選黃牛(攝影:中國網記者 楊霄霄) 

胡塔牛市年交易牛頭數超50萬頭,年交易額超50億元。每月逢二、五、八、十日是這裡的交易日,上午十點準時開市。圖為伊胡塔牛市裏的賣主(攝影:中國網記者 楊霄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