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黝黑、説話快、走路也快,這就是認識張明清的人對他第一印象。“説話走路快,也許是和我10年的軍旅生涯有關係吧!至於我這黑,是來這曬出來的,不過黑點顯得健康”,善於言談的張明清解釋道。平日裏“節奏快”的他,無論什麼場合都能主動找話題,並能帶動氣氛,喜歡和別人交談。
2017年8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服務中心交通服務部副主任張明清,接受組織委派,來到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大鎮哈沙圖村任命為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兩年,張明清早已成為村裏的一員。他説:“群眾脫不了貧,我就不會離開哈沙圖村。”
幫助村裏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張明清是打過包票的。擬任命他擔任哈沙圖村駐村第一書記時,單位黨委徵詢他意見,張明清堅定地回答:沒有意見,沒有困難,保證完成任務,請組織放心。
“哈沙圖”在蒙古語中意為“王爺的的菜園子”,自清朝以來就有悠久的種菜歷史。哈沙圖村曾是當地小有名氣的設施農業大村,剛駐村時,張明清以為村民有過大棚種菜經驗,發展産業應該很順利。但走訪調研後卻發現,村民們都是自家種自家的地,大棚也都是傳統土墻結構的,種出來的蔬菜自産自銷,用自家的摩托車、毛驢車、三輪車拉著菜簍子去奈曼的菜市場搞批發。一家人忙活一年到頭,操心受累不説,還賣不上好價格。張明清意識到,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必須提高科學種植水準,培養群眾的市場意識。
於是,張明清和村幹部決定依據現有的優勢條件,決定發展以設施農業為主的蔬菜産業,將哈沙圖村打造成集蔬菜産、營、銷和畜牧業養殖特色村。為繼續扶持哈沙圖村綠色有機蔬菜産業發展,張明清幫助村裏協調註冊了“北哈蔬菜”的品牌商標,並整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扶持資金、京蒙合作等項目資金共計500萬元,建設新棚區春秋棚92棟,重修改造傳統溫室大棚56棟,發展了裸地蔬菜1200畝。
7月26日,網紋瓜種植大棚裏,工人們正在打叉。“12座大棚的網紋瓜快上市了,每畝能産8000斤網紋瓜呢!”張明清笑著説,通過學習和調研,覺得網紋瓜效益相對蔬菜高很多,在春天便示範種植了12畝,村裏的3戶承包戶根據自己情況自願承包經營。
“今天,去老侯家一趟,核實一下他家的産業,健康扶貧這塊,大病用藥情況也需要核實一下。”張明清説的老侯名叫侯佔清,身患殘疾的老侯在2017年3月,被診斷出胃癌,一度情緒消沉的老侯通過工作隊兩年多的幫扶,在大病兜底基礎上,發展養牛,現在家裏有了4頭牛,4畝耕地也進行了流轉,年純收入達1萬元。
哈沙圖村成立了奈曼旗北哈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確定了“村集體+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發動村民流轉土地800余畝發展大蔥種植和蔬菜春秋棚。農戶以土地入股,每股在年保底分紅800元的基礎上,再按公司、村集體和農戶3:2:5的約定比例進行凈利潤“二次分紅”。
如今,在張明清的帶領下,哈沙圖村每人平均純收入近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萬元以上,實現了集體經濟“清零遞增”,被授予全市“産業興旺”紅旗村。
産業得到了良性發展,村民的腰包也慢慢鼓了起來,但張明清認為腰包鼓了還不夠,要改變鄉親們的生産生活環境和精神面貌。
7月19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到哈沙圖村開展結對共建主題黨日活動。基金委辦公室黨支部、人事局黨支部與哈沙圖村黨支部,以快閃的方式一同唱響“我和我的祖國”“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等歌曲,在表達對祖國和中國共産黨的熱愛之情的同時,村裏的黨員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張明清説:“在農村基層工作的確辛苦,但很快樂。看著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我就覺得自己的付出值了。我們工作隊一茬接著一茬的幹,所有的貧困戶不脫貧就不脫鉤,脫貧路上絕不能落下一戶一人!”(文: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