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代人接續奮鬥 感受白二爺沙壩治沙精神傳承

發佈時間:2019-08-15 14:16:11丨來源:新華網丨作者:張慶水 郝芳芳 楊騰格爾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我現在雖然退休了,但我還想繼續為治沙做點事,當個護林員,看護好這片林子。”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白二爺沙壩原治沙隊員劉雙全説。

  “我現在雖然退休了,但我還想繼續為治沙做點事,當個護林員,看護好這片林子。”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白二爺沙壩原治沙隊員劉雙全對記者説。
  58歲的劉雙全和邢俊秀是夫妻,他們都是白二爺沙壩原治沙隊員。
  因治沙結緣,生活一輩子,治沙一輩子。
  他們育有兩個孩子,都已經成家,如今生活幸福。  

  坐在劉雙全家的炕上,聊了很多,聊了過去的艱苦,聊了生活的慢慢變好。
  和林格爾縣隸屬呼和浩特市管轄,地處黃河中游地段,生態區位比較重要。全縣轄8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總人口20萬人。總土地面積515.5萬畝,其中丘陵山區佔總面積的78%。特殊的區位和地形地貌,決定了當地開展造林綠化的重要性。
  20世紀80年代,白二爺沙壩是和林格爾縣境內風沙災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植被覆蓋不足15%,每年有約200萬噸泥沙經渾河輸入黃河,並且以每年3米左右的速度向東西擴張,周圍一萬多畝農田被流沙吞沒。
  1982年,時任縣長的雲福祥帶領一支由120人組成的治沙隊,開啟了與天鬥、與地鬥、與狂沙奮戰的漫漫長路。他帶領一群人、一輩子、一件事----治理白二爺沙壩。
  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奮鬥,8.5萬畝流動、半流動沙丘和3.5萬畝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治理,造林種草保存面積達12萬畝。在治沙中,涌現出許許多多感人肺腑的奮鬥故事。
  1982年,共産黨員喬義擔起了120人專業治沙隊隊長的重任。他和隊員們走進白二爺沙壩,每天早晨4點半起床,晚上快8點才收工,這一幹就是3個多月。   

  為了治沙,喬義把更多的時間放在白二爺沙壩上。好不容易可以回趟家,沒等屁股坐熱,天就開始下雨。這可是種檸條難得的好天啊,於是他待了一晚上,就冒雨頂風趕回了工地。類似這樣的事情,在沙壩屢見不鮮。喬義家裏有30來畝地,自己不能回家,這個重擔就落在了妻子身上。有一年秋收,家裏需要收馬鈴薯,因為正是植樹忙的時候,喬義未能回去。而當他忙完回去的時候,地裏有一半多馬鈴薯沒收,都凍壞了。很多隊員説他是“拼命三郎”,幹起活來沒停歇。用他的話説,他對不起妻子,對不起孩子,但為了治沙,只能舍小家,為大家。
   和林格爾縣林草局局長汪真祥介紹,多年來,歷屆縣領導班子始終秉承和發揚“白二爺沙壩”精神,將林業生態建設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基礎工作來抓,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我縣林業生態建設一直保持著較好的基礎和發展態勢。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國家對林業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我縣林業生態建設進入力度更大、速度更快、勢頭更好的新階段。目前全縣林業工作在造林綠化、資源保護、産業發展、林業改革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很大進展。

  汪真祥説,我縣生態建設成績得到上級的充分肯定,多次受到表彰獎勵。2004年被國家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綠化模範縣”榮譽;先後被國家林業局、自治區林業廳評為“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全區三北防護林建設先進集體”等多個獎項;2017年被國家林業局評為“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8年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評為“全國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先進集體”。
  “白二爺沙壩不忘初心、艱苦奮鬥的治沙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和林格爾人。”汪真祥説,從2000年起,和林格爾縣先後啟動實施了和林格爾盛樂經濟開發區園區綠化工程、城關北山生態工程、大南山生態旅遊建設等工程。如今,全縣造林綠化總面積達到220萬畝,森林面積180萬畝。全縣的森林覆蓋率上升了17個百分點。而生態美也帶動百姓富,蒙牛、蒙羊等從事食品加工企業將綠色生態全産業鏈帶進了和林格爾,蒙草、蒙樹等一批致力於生態修復、良種育苗的企業駐紮在了和林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