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包頭市南海子濕地,鳥兒啼囀,蘆葦搖曳,一派清涼。今春新出生的雛鳥已褪去絨毛,或在草灘上練習捕食,或在湖面上飛翔嬉戲,為靜謐的湖泊增添了許多生機。
“鳥類對環境的變化極為敏感,鳥類多樣性高,生態環境就好。許多過去不在南海子棲息的鳥類現在都在這裡繁殖了,從這一點就能看出我們濕地保護取得的成果。目前南海子濕地已經有200多種鳥類棲息。”南海子濕地保護區鳥類救護中心主任陳學古説。
南海子濕地是黃河河道南移後留下的河段、灘頭林地和草地,是鑲嵌在鹿城包頭的一顆“綠寶石”。“可是2008年以前,濕地土地被侵佔、盲目開墾的情況屢見不鮮,違章建築隨處可見,湖水受到污染,濕地面積萎縮,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功能急劇下降。”談到南海子濕地保護的變革,陳學古不禁感嘆。
侵佔、破壞濕地的主要原因就是立法的缺失,只有立法才是治理之重器。2008年,《包頭市南海子濕地自然保護區條例》頒佈施行,劃出濕地保護紅線,南海子濕地保護工作開始有法可依。
南海子濕地管理處濕地保護執法大隊隊長李偉傑自豪地説:“城市濕地公園立法,咱們南海子濕地可是全區第一家。”
李偉傑説,在立法的推動下,南海子濕地的環境得到了持續改善,市民濕地保護的意識也越來越強。
10多年來,南海子濕地持續開展集中打擊與專項整治行動,處理各類涉濕違法行為700余起,拆除違章建築8處。南海子濕地的監測能力也逐步提升,配備了土壤、水文、氣象等監測設備,建設完善了監測網路,對濕地生態環境及鳥類種群進行有效監測。濕地建立了植物、昆蟲標本室,完善了昆蟲、植物名錄和鳥類、植物、土壤、氣象等資源檔案庫,並建立濕地救護站,為野鳥救護提供專門場地,救護大天鵝、夜鷺等鳥類百餘只。
為加大濕地的恢復和修復,當地還投資4億多元,實施了濕地生態修復工程,恢復濕地6000余畝,形成了5700畝水域,逐步恢復了生態服務功能,為遺鷗等鳥類棲息和繁育提供了良好生態環境。
經過治理,南海水質由劣五類變為五類,局部變為四類;濕地鳥類由過去的77種增加至229種;濕地面積由過去的1585公頃增加至2992公頃,湖泊面積由過去的333公頃增加至713公頃,成為包頭市內的萬畝湖泊,被專家譽為包頭市的“五庫”——碳庫、水庫、氧庫、食品庫、基因庫。
去年4月,橫穿濕地多年的舊南繞城公路雙向封閉,為候鳥的棲息繁殖營造了安靜的空間。更多的鳥類選擇在這兒開始繁殖,總繁殖數量較以往增加了幾倍。
“南海子濕地水清了,鳥和植物多了,濕地生態服務功能提升了,來到這裡的人都説‘濕地變得越來越美了’。”陳學古説,“現在來南海子濕地來觀鳥、看景、放鬆心情,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包頭市民的一種習慣。”
【記者手記】
立法是治濕之重器。
面對生態環境恢復與保護的緊迫性,包頭市人大常委會行使地方立法權,及時啟動了保護南海子濕地的立法程式。2007年11月22日,包頭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包頭市南海子濕地自然保護區條例》,2008年4月3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批准,2008年4月28日包頭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2號公佈,2008年6月1日起開始施行。從此,南海子濕地保護工作從此有法可依。
10多年間,包頭市認真貫徹執行《包頭市南海子濕地自然保護區條例》,依法治濕逐步修復生態,針對南海子濕地開展集中打擊與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破壞和侵佔濕地的涉濕違法犯罪行為。此條例如同一把生態保護傘,為包頭護佑著一片碧水藍天,讓鳥兒有了棲息繁衍的天堂,讓市民有了舒緩身心的樂園。
10多年的依法守護,南海子濕地終現萬畝湖泊,呈現出碧波盪漾、水草豐美、鷗鳥翱翔的迷人景象。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