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羌塘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加

發佈時間:2019-08-02 14:55:37丨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丨作者: 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20多年來,經過西藏各級各部門的不懈努力,羌塘自然保護區內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加。

  1993年,西藏自治區批准設立羌塘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000年,保護區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多年來,經過西藏各級各部門的不懈努力,保護區內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加,藏羚羊種群數量已由原來的5至7萬隻,恢復到目前的20萬隻以上,野牦牛也已達到1萬隻,藏野驢由3萬多頭增加到9萬多頭,雪豹、盤羊、黑頸鶴等野生動物恢復性增長明顯。

  各部門不懈努力 管護力量不斷加強

  保護區覆蓋了安多、尼瑪、雙湖、日土、改則、革吉、噶爾7個縣,總面積29.8萬平方千米,屬於高原荒漠生態系統及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是目前我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也是我國25處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之一,被譽為“氣候穩定器”和“高寒生物種質資源庫”。但同時,保護區也是生態敏感性的典型代表區域,生態環境極其脆弱,一旦破壞,極易引起大面積草場退化、土地沙化,對我國西北地區乃至東南亞的生態安全構成威脅。科學保護、合理利用羌塘自然保護區,對於保護好世界上最後一片凈土、構建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保護區設立20多年來,經過西藏各級各部門的不懈努力,基礎設施得到完善,管護力量不斷加強,科研監測水準逐步提升,依法保護力度持續加大,各項建設與管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區域內高寒荒漠、濕地等典型生態系統保持了穩定,植被蓋度不斷增長,有效遏制了草場退化、土地沙化趨勢,發揮了維護區域生態安全的重要作用。

  記者了解到,20多年來,保護區內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加,藏羚羊種群已由原來的5至7萬隻,恢復到目前的20萬隻以上,野牦牛也已達到1萬隻,藏野驢由3萬多頭增加到9萬多頭,雪豹、盤羊、黑頸鶴等野生動物恢復性增長明顯,生物多樣性得到了進一步保護。

  在此期間,西藏研究部署了作為全面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任務之一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中提出了使保護區管理局、管理分局、管理站三級管理體系全面建立,網格化站點,全面形成專業與群眾相結合的管護模式。保護區規範化、制度化、資訊化管理水準全面提升,為全區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及西藏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積累經驗,實現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的雙贏目標;確定了建立健全保護區管理局、管理分局、管理站,充實管理點基層管護力量,完善保護區管理制度等改革任務。

  創新管理體制機制 引導牧民向生態衛士轉變

  改革試點期間,那曲市和阿裏地區分別成立了改革試點工作協調領導小組,並單獨設立了保護區管理機構,充實了人員力量。同時,規劃建設管理站,配套交通、監測等設施設備,聘用農牧民專業管護員;邀請武警森林部隊和森林公安教官、保護區管理專家對聘用的專業管護員開展了軍事化訓練、自然保護區管理知識等培訓;制定《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農牧民管護人員管理辦法(試行)》和《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專業管護員績效考核暫行辦法》,明確了專業管護員職責、建立了考核獎懲激勵機制,各項配套具體規章制度已制定實施。

  記者了解到,保護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成效凸顯,通過創新管理體制機制,保護區實現了保護管理從鬆散管理到嚴格管理的轉變;保護區從開放式管理到封閉式管理的轉變;專業管護員從普通牧民到生態衛士的轉變。

  管理站投入運作以來,780名專業管護員全部上崗,累計巡護5.47萬人次,巡護里程258.4萬餘公里;拆除野生動物重要遷徙通道上的網圍欄9.56萬米,救助珍稀野生動物420隻(頭);檢查過往車輛2.35萬台次,阻截非法進入保護區46起406人次。保護區得到了有史以來最嚴格的保護,生態系統保持穩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恢復性增長,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原標題:羌塘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