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子——“珠峰夢”的托起者

發佈時間:2019-07-30 10:46:45丨來源:中國西藏網丨作者:王淑 賈華加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珠峰夢”的托起者。

    1953年5月29日,當愛德蒙•希拉裏與丹增•諾蓋首次站上世界之巔後,世界上很多人就將8844.43當成旅行的終點。


圖為攀登珠峰

  66年過去,已有9090人次成功登頂高聳入雲的珠峰。

  半個多世紀就有近萬人成功登頂世界之巔,如今,探險家、企業家、普通人甚至殘疾人都能登上珠峰,難道登頂珠峰已沒有門檻或者珠峰早已不是難以企及的地方?

  其實,絕大部分的珠峰攀登者登頂都離不開默默幫助他們實現“珠峰夢”的幕後英雄,那些替登山者負重前行的引路少年們,才是“珠峰夢”的托起者。

  在中國,這些引路少年大多來自同一個地方——西藏拉薩喜馬拉雅登山嚮導學校(原西藏登山學校)。

  西藏拉薩喜馬拉雅登山嚮導學校是我國唯一、世界第二所專業登山人才培訓學校,是我國登山嚮導人才培養的搖籃,2019年該校剛好走到第20個年頭,已培養12批310名學員。


圖為學員在世界之巔為母校慶生

  緣起1998

  在中國登山界,西藏拉薩喜馬拉雅登山嚮導學校有著“黃埔軍校”之稱,它所有的故事還要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説起。

  1999年3月1日,20多名十六七歲的懵懂少年來到拉薩市北郊娘熱路上的一所體校裏,他們就是西藏登山學校從喜馬拉雅山腳下招收的第一批學員。

  當時,西藏登山學校只有6間平房,最初的廚房還是帳篷搭起的,如此艱苦的學校環境令一眾小夥子都有些納悶。


圖為西藏登山學校建校初期的一張闔影

  看似逼仄的學校,其實是創辦者尼瑪次仁醞釀了近7年的夢。

  上世紀90年代初,尼瑪次仁是西藏登山協會的翻譯兼聯絡官,在工作中尼瑪次仁發現一個問題——西藏有豐富的山峰資源,進藏登山的遊客也很多,但是給登山遊客提供專業嚮導服務的都是第三國人員,本地人只能提供牦牛運輸、幫廚等簡單的基礎性服務工作。尼瑪次仁隱隱覺察到中國登山服務體系的缺失,但對於該怎麼做還沒有太多頭緒。

  1994年,尼瑪次仁前往世界第一所登山學校——法國國立登山滑雪學校訓練,訓練中國外先進的登山嚮導文化、登山理念與技術深深地觸動了尼瑪次仁。

  “中國也一定要有自己的專業登山嚮導!”尼瑪次仁有了創辦一所登山學校的想法。

  回國後,尼瑪次仁招收了10名學員作為高山嚮導來培養,可惜限于資金的極度匱乏沒有成型。

  時間一晃來到了1998年,兩個志同道合的人在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大本營做了一個改變中國北坡珠峰登山格局的決定。

  “來中國西藏登山,卻要找第三國的服務人員,難道中國就沒有服務人員?”1998年著名戶外品牌奧索卡(OZARK)公司的老總漢斯來西藏卓奧友峰徒步時,向給他做翻譯的尼瑪次仁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我們缺乏這樣的專業人才呀!我想辦一所高山嚮導學校培養自己的嚮導。”尼瑪次仁有點惋惜地告訴漢斯,幾年前自己就嘗試辦學培訓,可惜因為資金問題沒能順利創辦下去。

  志同道合的兩人一拍即合,登山學校的創辦得到了奧索卡公司的物力和財力支援,1999年西藏登山學校誕生了。


圖為西藏登山學校的嚮導們在攀登珠峰

  6間平房內的故事

  1999年,西藏登山學校正式成立,尼瑪次仁擔任校長。喜馬拉雅山腳下貧困農牧民的孩子在這裡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登山生涯。

  學校創建之初,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條件十分艱苦。在西藏體校租借的6間平房,就是學校的全部。

  “尼瑪次仁是學校的校長,也是教師,更是父親。”第一批學員次仁桑珠(現任西藏拉薩喜馬拉雅登山嚮導學校校長)滿懷深情地説。

  建校初期,尼瑪次仁上午給學員教授語文、藏文、數學、英語等文化課和登山知識,下午對學員進行體能和登山訓練。由於學校承諾一切費用免費,所以學員們來時都兩手空空,甚至連個碗都沒帶,作為班主任的尼瑪次仁便包辦了食宿、衣物、被褥等一應食物。

  “因房屋不夠用,最初的廚房還是帳篷搭起的。”次仁桑珠回憶説,為提高學員的綜合服務技能和培養服務意識,學校規定學員們需要兩人一組輪流做飯。

  招收的第一批學員年齡均在16歲至18歲之間,且都是第一次離開家人來到拉薩,很多人從來沒有做過飯,第一次就要給20多個人做飯,場面總是頗為搞笑,當時發生了很多戲劇性的事情。

  “炒菜放這點油可以嗎?”

  “我去問問,你先把火關了。”

  “煮米飯的水是不是少了點?”

  “那就再加點。”

  ……經過各位同學的“發明”,最終燒糊了的菜、煮成一鍋粥的米飯等各種黑暗料理被端上桌。

  “當時大家最痛苦的,應該就是吃我們年齡比較小的同學做出來的飯。”次仁桑珠笑著説。

  為了讓學生在學校學到真本事,畢業後可以成為好的登山嚮導,學校對學員的日常生活都進行嚴格的管理,實行半軍事化管理的登山學校有“三條鐵律”:不許抽煙、不許喝酒、不許談戀愛,違反者一經發現立即開除。

  “當年,我們第一批學員的班長,也就是我們一批最優秀的學員因觸犯了校規學校要開除他,同學們都跑去向尼瑪次仁老師求情,可尼瑪次仁還是很堅決地開除了他。”次仁桑珠説,幾年後他才知道,班長被學校開除後,尼瑪次仁老師把他介紹給了一家旅行社當導遊,讓家庭貧困的他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圖為學員在進行登山訓練

  “就是在這種嚴格的管理下,學校才能發展到今天,才能培養出這麼多優秀的高山嚮導。”次仁桑珠説。

  在嚴格的管理下,這些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孩子開始系統學習登山技術、高山救援、大本營管理、高山攝影攝像,以及高山烹飪等職業技能。

  2001年,未雨綢繆的尼瑪次仁校長又創辦了西藏聖山探險公司,開創學校培養人才、公司吸納人才,培訓、就業一條龍的西藏登山産業發展模式。“以業養業、校企結合”的辦學模式,解決學員們實習、就業問題的同時,把公司産生的利潤再用到學校發展上,學校也有了持續辦校的資金。

  2002年,曾今的6間平房終於改頭換面

  逐步走上正軌的學校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國登山協會的重視和支援,2002年西藏登山學校被列入國家117個援藏重點項目之一,國家撥款500萬元,國家體育總局撥款200萬元,加上奧索卡公司等社會資金的支援,曾經的6間平房終於改頭換面,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的新校舍終於落成。

  如今的西藏登山學校,不僅有設施齊全的教學樓、宿舍樓、接待樓、攀冰模擬道、抱石攀岩場地等基礎設施,還建立起了國內最大的人工攀登岩壁。

  在不斷的發展中,西藏登山學校還邀請西藏體育大學、西藏大學、西藏藏醫學院的優秀教師教授文化課,同時聘請國家登山隊與西藏登山隊的資深隊員講授技術課程。在奧索卡公司的幫助下,西藏登山學校還與法國沙木尼登山學校建立了聯繫並簽訂合作協議,請法國職業登山家前來授課,並每年送兩名優秀學員到法國接受培訓,登山學校的教學品質不斷提高。

  20年來,這所學校已招收農牧民子女12批310人,其中,53人獲得國家體育榮譽獎章,200余人獲得國家級運動健將稱號,450人次成功登頂珠峰,協助180多名各國登山愛好者成功登頂珠峰。

  學校學員先後參與了一系列重量級攀登活動,打開了中國高山嚮導在國際上的局面。2003年學校學員參與了紀念人類首登珠峰50週年登山活動電視直播;2005年全程參與珠峰海拔重測活動;2000年—2007年8名學員參與西藏登山隊完攀14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2008年,學校學員作為主力承擔了北京奧運火炬接力珠峰傳遞任務……


圖為承擔北京奧運火炬接力珠峰傳遞任務的部分學員在珠峰合影

  2008年,全世界聚焦北京奧運火炬珠峰傳遞的壯舉,西藏登山學校共近100人投入其中,參與了後勤、修路、協作、嚮導、火炬手、高山攝影等事務。

  2008年的珠峰火炬傳遞任務就像一次大考,中國高山嚮導團隊從此真正成熟起來。


圖為2008年西藏登山學校學員在珠峰點燃奧運火炬

  同時,因奧運潮帶動的商業攀登漸成氣候,西藏登山學校與西藏聖山探險公司也走進了“商業攀登時代”。

  2011年,西藏高山救援隊成立,隊長為尼瑪次仁,隊員全部來自西藏登山學校。先後組織實施了2002年希夏邦馬峰山難救援、2013年攀登珠峰人員海拔8500米處高山反應救援、2015年尼泊爾“4•25”大地震西藏境內登山人員緊急撤離、2018年攀登希夏邦馬峰失聯外籍登山者救援等高山救援行動。


圖為學員們在珠峰進行高山救援

  按照西藏登山學校的規定,成為一名高山嚮導至少需要7年,高級嚮導為9年,高山領隊則需13年,登山總指揮還要再加兩年。

  20年來,這些來自喜馬拉雅山下農牧民家庭的孩子們,已成長為“珠峰夢”的托起者,西藏登山學校也正書寫著喜馬拉雅登山新歷史。

      (作者:王淑 賈華加 圖片由西藏登山學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