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科技攻關提升草地生産力 助力解決喀斯特石漠化問題

發佈時間:2019-07-26 20:03:40丨來源:中國綠色時報丨作者:張富傑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改革開放以來,貴州對草山草坡開發利用進行攻關與示範,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技術成果,探索出不同的模式與經驗,草地生態畜牧業成為解決喀斯特石漠化問題、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切入點和重點産業。

  貴州省草地資源豐富,具有發展草牧業的良好物質基礎和資源條件。改革開放以來,貴州對草山草坡開發利用進行攻關與示範,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技術成果,探索出不同的模式與經驗,草地生態畜牧業成為解決喀斯特石漠化問題、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切入點和重點産業。

  貴州對喀斯特地區草地管理的關鍵技術進行産學研聯合攻關,利用貴州本土牧草種質資源育種,培育出審定牧草品種23個。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貴州先後成立了省草地工作站、草業研究所、草種繁殖場、高原草地試驗站、貴州大學草業科學系,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草原産學研與管理、推廣體系。
  貴州是西南喀斯特地區的核心,草地是喀斯特石漠化的最後一道生態屏障,也是石漠化治理的先鋒植被。貴州以石漠化綜合治理、退牧還草、岩溶草地治理工程等項目為抓手,大力開展草地生態恢復治理,退化草地佔比從原來的90%下降到現在的50%。草地植被明顯恢復,項目區植被覆蓋率大幅增加,2018年全省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6.5%。草地植物種群優化,優良牧草比例提升,生物多樣性增加,紫莖澤蘭等毒雜草減少。草地涵養水源、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等生態功能增強,與同等條件下的農田相比,25度以上的草地每年每畝減少泥沙流失1.26噸。
  草地生態保護修復,為發展草地草牧業提供了優質飼草。圍欄封育草地每畝年産鮮草600公斤,改良草地1500公斤以上,人工草地3000公斤以上。農民種草的收入是種玉米的2倍。   
  草地生態保護修復,增強了農民群眾生態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促進了農民生産生活方式良性轉變,改善了農民群眾生産生活條件,促進了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
  貴州總結出成功的經營發展模式。一是灼圃模式。貴州省威寧縣創建併發展了具有“試驗站—示範牧場—農戶”輻射模式的“科研—示範—推廣”基地,形成了集技術、經濟、管理于一體,多种經濟成分並存的聯合實體“灼圃聯合示範牧場”。該模式已寫入高等農業院校教材。二是獨山模式。引進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的資金與技術,建立了獨山草種繁殖場,利用林下林間草地發展林下經濟,使獨山成為貴州的優質奶源基地之一和南方林草融合的典範。(貴州省林業局副局長 張富傑,原標題:貴州:科技攻關提升草地生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