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位“科爾沁巧娘”齊聚文創園 “賽娜集市”展風采

發佈時間:2019-07-26 20:16:25丨來源:通遼日報丨作者:楊笑然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7月26日上午,別開生面的“科爾沁巧娘·賽娜集市”暨通遼市第二屆“巾幗指尖風采巧手扮靚生活”創業文創産品製作大賽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文化創意産業園裏進行。

7月26日上午,別開生面的“科爾沁巧娘·賽娜集市”暨通遼市第二屆“巾幗指尖風采巧手扮靚生活”創業文創産品製作大賽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文化創意産業園裏進行。來自通遼市各個旗縣、身懷絕技的女手工藝人集聚在此,用靈巧的雙手展示傳統技藝的風采。

本次活動為期兩天,以“享草原風情、秀民族文化、比手工技能、促就業增收、謀合作共贏”為主題,旨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踐行“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一步引領全市城鄉婦女積極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提升廣大婦女創業創新創意水準,激發婦女創業、創新活力,弘揚優秀民族手工技藝傳統文化,推進“布絲瑰行動計劃”深入實施,促進婦女手工製作産業發展,帶動貧困婦女創業就業、脫貧增收。

活動由通遼市婦女聯合會、中共通遼市委宣傳部、通遼市民族事務委員會、通遼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通遼市文化旅遊廣電局、通遼市總工會、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主辦。競賽設民族服飾加工、手工編織、剪紙、刺繡、文創等5個類別的競賽,共有88名女手藝人參賽。

伴隨著陣陣激昂鏗鏘的鼓聲,活動拉開序幕,舞臺上表演著蒙古族盛裝秀《讚歌》、馬頭琴合奏《蒙古駿馬》、歌舞《最炫民族風》、書法秀《我和我的祖國》等一個個節目,精彩的演繹為選手們加油打氣。

比賽場地上,身著蒙古族服飾的能工巧匠們紛紛就位,穿針引線,聚精會神地製作著手工藝品,她們中最年長的已是80高齡,最小的只有26歲,人們憑藉著對手工藝品的一腔熱愛,樂此不疲地揮動著雙手。

科爾沁蒙古族刺繡是蒙古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手工藝品,是科爾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科爾沁蒙古族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刺繡賽區,選手們以針作畫,以線為墨,靈巧的雙手在繡棚上來回穿梭,用細密的針腳勾織出一朵朵精緻的花兒,也正是這樣栩栩如生的花兒,造就了華麗鮮艷的蒙古袍和蒙古靴。

來自庫倫旗的科爾沁刺繡傳承人包英格已經有20多年的繡齡,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蒙古族刺繡服裝企業,還有100多個學生跟她學習刺繡。她之所以來參加比賽是因為愛好刺繡,想通過比賽多學多看多交流,更好地傳承這門技藝。

在手編賽區,選手們用顏色各異的毛線編織出時尚又舒適的鞋子、帽子以及小巧可愛的家居裝飾品,還有用麻繩纏繞編織而出的蒙古包模型。來自科左中旗的選手白牡丹説,她和姐姐通過手工編織工藝品每個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在文創賽區,各式各樣精美的裝飾品映入眼簾,有珍珠串制而成的華美頭飾,有線織的木棉花盆景,有鮮亮的蒙古族手捧花束,有精細的手工雕刻,有純手工製作而成的皮包,通過微信等平臺每個月能賣幾千塊錢。

在剪紙賽區,選手在五彩的鏤空裏傾注了自己的愛,一張張彩紙只要寥寥數剪,滿載美好希冀的各式剪紙便展現在人們眼前,色彩繽紛、形象生動、美不勝收,頗受喜愛。

在服飾賽區,選手們用五彩的“翡翠黃金縷”將藍天白雲的情懷、綠草紅花的和諧躍然綢布之上,整個蒙古袍做工細膩傳神,色彩明朗,有著濃郁的草原特色,包含著科爾沁蒙古族歷史文化、宗教藝術及風俗習慣等眾多文化元素。

心靈手巧的手藝人們把對家鄉和傳統技藝的熱愛之情深深包含在一件件手工藝品之中,這些作品既精緻美觀,又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讓人大飽眼福,愛不釋手。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最終,來自扎魯特旗的80歲老人包七月獲得刺繡類一等獎,來自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領小獲得民族服飾類一等獎,來自科爾沁區的潘氏妹獲得手工編織類一等獎,來自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烏蘭獲得文創類一等獎,來自科左後旗的張咏梅獲得剪紙類一等獎。

通遼市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包蘭芳説,通遼地區民族文化富集,資源豐厚,發展民族手工藝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各級婦聯組織通過此次活動獻禮祖國,並以此為契機將民族的優秀手工技藝傳承下去,同時實現婦女的靈活就業。

此次活動聯合多家單位,通過集市展示展銷推介、技藝技能培訓、進行手工技能比賽、“最炫民族風”表演、産品展銷對接簽約五個部分,將“科爾沁刺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發揚光大,並通過小手工帶動大産業,既能實現社會價值又能實現經濟收入,通過這一平臺了解消費者需求,了解“巧娘”的願望,既能傳承民族技藝,弘揚民族精神,又能夠提高“巧娘”收入,滿足消費者,從而實現良性發展。

更多現場精彩圖片:















(來源:通遼日報社融媒體中心,記者:楊笑然、巴圖烏力吉、田川、沃婉晴、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