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左中旗厚植生態優勢:讓綠色成為發展底色 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

發佈時間:2019-07-19 22:22:46丨來源:通遼日報丨作者:陳永奎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把造林綠化作為優化産業結構、助推群眾增收、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大力實施生態立旗、生態興旗戰略,讓綠色成為發展底色,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

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雙千萬畝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工程決策部署,把造林綠化作為優化産業結構、助推群眾增收、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抓手,大力實施生態立旗、生態興旗戰略,讓綠色成為發展底色,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

堅持規劃先行,精準發力推進生態建設

該旗把生態作為發展最重要資源、最深厚的底蘊,作為實現轉型跨越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堅實基礎,圍繞農牧林結合、糧經飼統籌,對全旗600萬畝耕地進行科學佈局、功能分區,規劃實施了“31111”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重大戰略工程,其中將利用四年時間完成退耕還林100萬畝,兩年內全旗所有林場農用地全部還林。該旗借助實施國家三北防護林、重點區域綠化、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等重大生態建設工程,通過規模造林、連片治理、綜合施策,每年以治理45萬畝、造林4000萬株的速度全力推進生態建設。今年,將完成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工程37萬畝。

注重適地適樹,科學施策推動生態治理

在生態治理過程中,該旗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不斷提升生態系統的品質和穩定性。根據無立木林地和退耕地的立地類型,對立地條件較好的地塊栽植錦繡海棠果樹經濟林及中小蘋果類經濟林種;對立地條件相對較差的地塊栽植沙棘生態經濟林種;對土壤鹽漬化的宜林地塊栽植檉柳、柳條等抗鹽鹼樹種。同時,優化林木結構,堅持以水定林、量水而行,實行封飛造相結合、喬灌草相結合,科學合理調配綠化樹種、確定栽植密度,合理增加五角楓、大果榆等鄉土樹種以及節水針葉樹種和灌木造林比例,今年計劃栽植節水鄉土樹種及灌木1200萬株。在此基礎上,按照“點要精華、線要連續、面要壯觀”的原則,對公路兩側採取分段方式綠化及補植補造60公里,並高標準實施高效節水項目區、經濟林基地等林路工程560公里,著力打造綠色生態長廊,實現“建設一條綠帶、帶活一方經濟”的效應。

注重生態效益,因地制宜發展生態産業

大力發展林産業,結合無立木林地恢復、退耕還林、殘次林改造,該旗規劃種植以沙棘為主的生態經濟林50萬畝,以錦繡海棠為主的果樹經濟林20萬畝,打造“中國沙棘之鄉”和“中國海棠之鄉”。今年,重點推進蘇木鄉鎮萬畝經濟林工程,力爭希伯花鎮經濟林建設規模突破10萬畝,舍伯吐、白興吐等7個蘇木鎮建設規模突破5萬畝,通過重點區域的突破帶動全旗經濟林總體規模和效益的提升,到年底全旗沙棘種植面積達25萬畝,並建設以沙棘果漿、果粉、果油等為主要産品的沙棘精深加工基地。2015年栽植的錦繡海棠今年將大面積進入盛果期,畝均收入預計達1萬元。

聚焦生態扶貧,持續穩定釋放生態紅利

該旗堅持把造林綠化作為促進貧困戶脫貧的民生工程、發展工程,推進造林綠化工作與脫貧攻堅、群眾持續增收相融合,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對生態廊道、村屯周邊採取“以育代造”板塊綠化模式,通過資金扶持、政策引導等措施,帶動貧困農牧民培育苗木、打造苗圃,全旗新建育苗基地30個,建設規模達到1.5萬畝,育成“深秋紅”大果沙棘苗木500萬株,2019年扦插沙棘苗超過1000萬株,實現沙棘造林苗木全部自給。同時,在實現全旗所有嘎查村造林綠化全覆蓋的基礎上,著力推進以綠促增,針對農戶庭院面積較大的實際,推廣“四區分離”和“果園、菜園、田園”模式,引導和支援、鼓勵群眾栽植果樹,實現庭院增綠、農民增收。重點在庭院較大的2萬戶農戶中每戶栽植果樹15株,綠化面積達到1萬畝。按每株産量50斤、每斤市場價5元計算,可帶動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目前,該旗已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310.5萬畝,森林覆被率達到24.2%。600多萬畝流動、半流動沙丘變成林茂、草盛、糧豐的農牧林一體化産業基地。195萬畝基本農田、225萬畝草牧場實現林網化,初步形成了一個結構合理、功能完備、系統穩定的防護林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