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了解到,內蒙古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李保衛教授獲2018年度“科學中國人物”獎,成為了我區唯一入選的獲獎者。
李保衛
6月28日,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科學中國人》雜誌社主辦的“‘與創新同行’論壇暨科學中國人(2018)年度人物”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內蒙古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李保衛教授獲得19個科技類獎項之一的“材料科學領域”獎,被評為“科學中國人(2018)年度人物”。李保衛説,目前他和他的團隊正在進行白雲鄂博礦鈮資源綜合利用的研究,並在鈮資源選冶新技術、稀土尾礦製備微晶玻璃研發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突破。
李保衛,1960年出生於陜西臨潼,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白雲鄂博礦稀土及鈮資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首批“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他長期致力於白雲鄂博共伴生礦清潔、綜合、高值化利用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曾首創了共伴生礦産資源協同高效分離的前瞻性技術,提出了共伴生元素對礦物材料製備工藝—結構—性能的聯合協同作用機制,在輻射傳熱和燃燒過程的基礎研究、高效連鑄新技術的研究及應用、稀土及鈮資源綜合利用的研究及應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李保衛教授曾主持參與多項國家和重大課題,發表高水準論文100多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8項,制定國家標準1項,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內蒙古自治區科教興區特別貢獻獎和多項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獎。
據了解,“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始於2002年,至今已經成功舉辦16屆。2002年,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成為科學中國人年度首屆首獎人物;科學中國人(2011)年度獲獎人物屠呦呦在2015年獲得諾貝爾獎,成為中國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項第一人。多年來,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31位科學家中,有14人曾經當選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科學中國人年度獲獎人中有80位當選為兩院院士。
(作者:段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