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一個美麗又神奇的地方。蒼茫遼闊、一碧萬頃;資源富集、物産豐饒.....新中國成立70年來,內蒙古譜寫了各民族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壯美篇章。
這70年,是各族人民攜手奮進的70年
全區各族人民始終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創新豐富民族工作實踐,書寫了“齊心協力建包鋼”“三千孤兒入內蒙”“克服困難捐糧畜”“最好牧場為航太”等佳話。今天的內蒙古,生活著55個民族,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始終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這70年,是經濟發展翻天覆地的70年
2018年內蒙古經濟總量和每人平均生産總值分別達到1.7萬億元和6.8萬元,較70年前增長595倍和137倍。由“吃糧靠返銷”變為糧食凈調出省區,由“輕工業皮毛匠、重工業釘馬掌”到逐步形成現代工業體系,成為了重要的綠色農畜産品生産加工輸出基地、現代煤化工基地和高端裝備製造基地,成為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外送煤炭和電力居全國首位,乳肉絨糧、煤電油氣、稀土石墨、資訊數據都在國家經濟版圖中佔有重要地位。作為我國向北開放的前沿,內蒙古已建成18個開放口岸,由滿洲裏、二連浩特進出的中歐班列佔全國近一半。
這70年,是城鄉面貌滄桑巨變的70年
一座座現代化城市在千里草原拔地而起,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12.4%提高到62.7%。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牧民,喝上了自來水、看上了衛星電視、用上了衛生廁所,柏油路也修到了家門口。全區鐵路營運里程超過1.2萬公里,公路通車里程超過20萬公里,民航機場達到29個,99.6%的建制嘎查村通了公路,內蒙古人實現了由“勒勒車,慢悠悠,三天三夜到包頭”向日行萬里、朝發夕至的歷史跨越。
這70年,是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70年
當前,全區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8萬元,馬背上的民族開上了小汽車、奔上了小康路,農牧民群眾從土窯洞、白氈包搬進了磚瓦房,有的還住上了小洋樓。2013年以來累計減貧141.76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1.7%下降到1.06%。建立起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社會保障等事業長足發展。
今天的內蒙古,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祥和,自駕遊、出境遊、康養遊成為時尚,全區居民恩格爾系數下降到27.1%,老百姓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加強環境污染治理
內蒙古自覺扛起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重大責任,以草原、森林保護為首要任務,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堅決不搞打破自然生態平衡的開發,不建超出環境承載能力的工程,不上突破資源承受強度的項目,全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覆蓋度實現“雙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實現“雙減少”,一些地方重現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麗景象。
新時代標示新方位,新起點展現新作為。帶著70年來的成功實踐和輝煌成就,內蒙古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在“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的征程上縱橫馳騁。
(資料來源:國新辦發佈會、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