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北疆生態安全屏障 蒙草一直在努力

發佈時間:2019-07-17 20:39:38丨來源:新華社客戶端丨作者: 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作為一家科技型生態企業,蒙草生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積極落實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戰略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走出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的、符合國情、地情的路,逐步形成了具有內蒙古特色的生態治理“蒙草模式”。

7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馬鞍山林場考察時強調:“建設祖國北方和首都生態安全屏障是戰略性的任務,是我們要世世代代做下去的事情。”

建設生態屏障 構築綠色長城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將把內蒙古建設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祖國北疆構築起萬里綠色長城,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堅持不懈地開展。

保護好內蒙古大草原的生態環境,是全區各族幹部群眾的重大責任。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探索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為建設美麗草原、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貢獻。

呼和塔拉草原生態修復前後實景對比照片

近年來,內蒙古積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精心組織實施京津冀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耕還草,水土保持等重點工程,實施好草蓄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加快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態綜合治理,加強荒漠化治理和濕地保護,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在祖國北疆構築起萬里綠色長城。

生態修復後的大青山南坡與呼和塔拉草原共同構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態樣板區

2019年“兩會”之後,內蒙古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動員全社會力量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

走出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的、符合國情、地情的生態建設之路

作為一家科技型生態企業,蒙草生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積極落實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戰略部署,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走出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的、符合國情、地情的路,逐步形成了具有內蒙古特色的生態治理“蒙草模式”。

為保障北疆生態修復“有種子可用、有植物適用”,蒙草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草原鄉土植物種質資源庫”,種子庫近2萬平米,收錄中國植物數據資訊2.7萬種,保存鄉土植物種質資源3000余種,5000余份,標本3.3萬份;土樣100萬餘份。

蒙草“草原鄉土植物種質資源庫”

同時,蒙草生態通過大數據技術對一些關鍵的生態環境指數量化統計,實現“草種業+大數據”的生態應用。通過大數據為環境體檢,找病因、開方子、缺什麼補什麼因地施策;通過草種業的鄉土化選育,針對不同區域的“草原、荒漠、礦山、濕地、森林”等環境治理,改良水土、選播種子,系統而長效的做生態修復。

科爾沁沙地生態治理前後實景對比照片

蒙草生態先後實施完成呼和浩特至包頭大青山前坡240多公里的“山水林田湖草”示範區探索實踐,呼和塔拉退化荒廢草原治理,扎賚諾爾百年露天礦、烏海礦山排土場,科爾沁沙地、烏拉蓋退化、沙化、鹽漬化草原治理以及巴彥淖爾鹽鹼地等一系列重大生態修復項目,總結形成一系列的國家和地方標準。

扎賚諾爾百年露天礦生態修復前後實景對比照片

蒙草人在種質資源和大數據的支援下,為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做出貢獻。在修復生態的同時,積極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以産業扶貧、生態扶貧,精準幫助貧困戶脫貧。

生態産業孵化地域品牌,創造生態GDP

當前,生態大數據已經從生態修復的應用擴展成為內蒙古指導農牧民“生産、生活、生態”的“導航平臺”。運用好大數據,就可實現精準修復、精準扶貧,不僅修復一方生態,更惠及每一戶牧民。

蒙草生態大數據平臺界面

“綠水青山”就是高品質的森林、湖泊、草地、沼澤、河流以及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的統稱,內蒙古高品質的自然生態支撐了高品質的産業發展。一是生態物質産業,如奶業、肉業、種業、水資源、木材、中草藥,生物能源等;二是生態環境産業,如水源涵養、土壤保持、固定二氧化碳、提供氧氣、調蓄洪水、調節氣候等;三是生態服務産業,如生態旅遊,花卉、苗木景觀價值等。

內蒙古的生態功能正在逐步標簽化、品牌化、價值化,這也是構築北疆生態安全屏障重要的時代意義。